校園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利大於弊
內地在一月十五日發佈了《關於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主要內容是為保護學生的視力,讓學生在學校專心學習,防止沉迷網絡和遊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呼籲各校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通知”迅速引起各界的熱烈討論,當中有不少持反對意見。反對人士主要認為手機作為科技產品,要讓同學盡早學會如何使用,校園應該教育中小學生如何正確去運用它,而不是避開它,加上智能手機相當於一台小型電腦,能迅速協助使用者查找需要的學習資料,了解世界新聞和資訊;透過社交媒體軟件,能與世界不同地方的人進行交流,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強化社交能力等優點。
然而除了內地以外,意大利、法國、英國、芬蘭、希臘和澳洲都有對中小學生在校園使用手機有不同的規管禁令,這些國家不約而同都意識到手機對青少年的學習影響弊大於利。根據美國一項長期跟蹤研究顯示,使用手機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未能專注,從而對學習產生負面影響,尤其對學習能力較為薄弱的學生影響更大。研究結果還顯示如果禁止同學在課室使用手機,能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上課時不使用手機的學生比使用手機的學生,筆記內容多出百分之六十二的課堂信息,同時不使用手機的學生能記憶更多的課堂資訊,學習成績更高。類似上述的研究在不同學校進行,幾乎可得出相同的結果(Jeffrey H. Kuznekoff & Scott Titsworth, 2013)。
筆者認為,校園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利大於弊,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讓同學集中精神專注課堂
現代的手機不單是一台只能用來通話的科技產品,它是一台小型電腦、遊戲機以及相機等融合多種功能的設備。由於青少年心智仍在發展階段,自控能力較弱,不難理解假若同學在課堂上隨時可用或可接觸到手機,必然影響課堂學習的專注度。
二、有可能影響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顯示,手機所產生的輻射,尤其對兒童有潛在的危害。而長期面對手機屏幕對視力會造成影響,亦較容易發生網絡及手機成癮問題,嚴重影響青少年的心理發展。上述健康問題尤其在東亞等許多國家包括內地在內,在制定相關政策時,會作為主要考量因素。
三、有可能會被利用作高科技作弊
手機功能強大,當連結其他設備,能成為高科技作弊的工具。內地在高考時,為防止這種作弊模式,有關部門會將考場進行手機訊號屏蔽,以防作弊。然而在澳門,尤其一般中小學都沒有相關設備作為預防措拖,假若手機可以隨意帶入課室,將增加高科技作弊的風險。
四、盜竊的問題
學生的手機如在校園內遺失,由於手機中儲存了大量私人資料,加上手機價值不菲,家長及同學必定要求學校交代失竊調查詳情,學校便要花大量人力和物力去進行有關調查。然而學校是一個教育場所,並不是一所刑偵機構,學校行政資源應用在教育上,而不是用在調查手機盜竊事件上。
五、加劇攀比風氣
筆者留意到一些喜歡讓同學知道自己有帶手機回校的中小學生,幾乎都在使用最新款的名牌手機,他們普遍喜歡向同學展示,以示自己家庭的經濟狀況富裕。然而,這種虛榮心態將嚴重影響同學們的價值觀,形成炫富風氣,也有機會造成富有與貧窮的小圈子,影響校園和諧。
六、增加網上欺凌的機會
現時手機都帶有攝錄、攝影以及錄音功能,間接方便了某些同學利用手機的這些功能,拍攝同學在校園內無防備或被欺凌的照片,甚至錄影整個過程,並即時透過手機上傳到網絡,對被拍同學的行為進行攻擊或取笑,增加網上欺凌機會,所造成的影響將更廣更大。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學校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利大於弊。筆者除支持學校加強手機管理,防範上述情況發生外,亦希望學校加強教育學生在校外使用手機時,要養成良好的使用習慣,如協助學習、加強溝通和接收最新資訊等方面,慎防沉迷及過分依賴手機。同時,呼籲家長以身作則,在家中少用手機,多與子女以面談方式進行溝通,並規定子女使用手機的時間,讓中小學生在健康的環境下茁壯成長。
鏡海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