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 山
登山客間有句說話叫“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說的是山路崎嶇,若你貪看景物,隨時腳下一空,墮下懸崖。雖然澳門的山得個“行”字,但這句話也可適用,謹慎一點不是壞事。
在澳門的山可以看甚麼呢?如果要看雲景或巍峨的山景,那自然是沒有的。不過,小城的山也不是一無是處,有趣的石景可謂比目皆是,張卓夫的《澳門半島石景》及《澳門海島石景》多有介紹,我這裡就不貽笑大方了。
我想說的是,在“天鴿”和“山竹”兩個超強颱風過後,部分原本鬱鬱葱葱的山林遭到破壞,顯出了原本的面貌。以疊石塘山為例,能夠看到堅硬的石壁和點綴在其上的岩石蛋,而未來經過山林復育,也可能再難一窺全貌。
這些連綿的花崗岩石在中國土地上多的是,以西嶽華山為代表,為一整“塊”龐大的花崗岩,佔地約一百五十平方公里,經風化後形成絕壁千仞,四面如削的獨特地貌。澳門的花崗岩山體自然是小巫見大巫了,大多岩石已風化成沙泥,且只停留在有趣的層次而沒有提升成人文景色,要說有甚麼特別,就只能說這是我生活和成長的城市裡一片桃花源,是我自己覺得她特別而已。
在疊石塘山變得稍為光禿後,我尤喜歡在山南的步行徑,隔着石面盆古道的山谷眺望山北的山坡。可以看到岩石蛋滾下的趨勢,感嘆小小的澳門,也能一窺地質變更的神奇。
行山徑主要是選風化段開闢,路邊的風化岩壁可看到岩石結構的殘餘,例如石英碎粒和石英岩脈,而在九澳一帶,有時也可發現黑雲母風化後仍維持片層狀態。這些在別人眼中平常不過的事物,卻帶給我這個中年漢在發掘生活樂趣時一些小興奮。
(三之二)
太 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