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康復離不開鍛煉
心肌梗死,是對病人和心臟的嚴重打擊。很多人都知曉冠脈造影和支架植入的必要性,個別極複雜的病例甚至需要外科搭橋手術。也有的病人心瓣膜出現重大問題,要接受換瓣手術。那麼這些大大小小的手術後,患者光是長期吃藥維持就行了嗎?裝了支架、做了搭橋、換了瓣膜後,就萬事大吉、一勞永逸了嗎?心臟手術後,就只有靜養,避免活動嗎?
其實,心臟也是一個有生命的器官,像人一樣,總體康復計劃必不可少。
心臟康復是針對心血管病人群,通過一系列的康復評估、運動療法、飲食療法、心理療法、生活方式改變、規律服藥、定期監測各項指標和接受健康指導等手段,提高患者日常的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質量,使其回歸正常生活,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再次發生。同時,心臟康復還有助於降脂、降壓、控制體重、改善體力、擺脫抑鬱和焦慮狀態。因此,手術完成了,藥吃了,心臟的治療尚未完成。如果後續不注重“保養”,前期治療也可能會前功盡廢。
有人問:患者心梗後或做完手術後可以進行運動嗎?心肌梗死後前幾天,由於心臟受損,休息是必不可少的。但其後在心臟康復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逐步適當進行運動,對心功能的恢復是十分重要的。每個病人的心梗程度不同,基礎條件不同,運動時機和運動量也是不同的,因此,運動必須要在醫師的評估和指導下開展,切勿盲目進行。
心梗後的運動康復一般分爲三期:第一期是指院內康復,目的是盡早恢復日常生活和自我照顧能力,減少拼發症。病情穩定者,康復運動可在病情穩定後廿四小時內開始進行,病情不穩定者,可至穩定後再酌情開始。
第二期康復運動一般在出院後開始,心梗後六個月止,建議至少完成三十六次運動,且最好在門診心電監護下進行。可選的運動方式包括:類似健身房的有氧運動(行走、慢跑、室內騎自行車等)、阻抗運動(抗自身重力的運動、啞鈴、彈力帶等)、柔韌性訓練等。這會由心臟康復科進行專業評估,制定出適合病人的運動處方。
第三期康復運動爲急性心梗後六個月至一年開始,主要是維持健康生活方式和運動習慣。
當然,心理疏導和支持,還有科學的營養處方也可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
譚健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