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回眸
朗 月
年初八的晚上,在文化中心欣賞了一齣由鄭繼生編導的話劇《風雨守衣箱》,一個發生於澳門小城,上世紀四十年代關於粵劇傳承的感人故事。
一九四一年,省港聞名的粵劇名仱蓋嘯天,獲平安戲院東主邀請來澳演出多個首本戲曲,大收旺場。時值日軍侵華,澳門未被日軍佔領,鄰近的香港政局動盪。抗戰時期,不少省港粵劇戲班、藝人紛紛來澳避難,如馬師曾、薛覺先、任劍輝等均曾在澳演出,外來戲班的湧入,令演出場地不敷使用,競爭加劇。隻身來澳身無長物,只有幾個衣箱及情如手足的僕人伴隨的蓋嘯天,移師域多利戲院演出,但演出途中不慎受了重傷,後寄居於戲院的天台木屋。蓋嘯天多番掙扎仍傷重未癒,不能重踏台板令他意志消沉,後更得了肺病,幸有一得意門生,二人情如父女,蓋決定把畢生功力傳授,臨終亦希望傳承粵劇技藝。香港淪陷期間,大量難民從鄰近地區湧入澳門,引發大飢荒,很多人活活餓死,蓋嘯天此時亦在離留之際……
在那兵荒馬亂、戰火紛飛的年代,《風雨守衣箱》或許是最典型的,亦是最普遍的一個故事。澳門話劇界有很多不同風格的導演,鄭繼生鍾愛於擇取澳門歷史片段,以歷史為主線書寫成劇本,透過筆下所塑造的角色,時光倒流般把當年的人和事、社會面貌、民風習俗、鮮為人知行業的起落,澳門在時代轉變下的變遷,再次呈現觀眾眼前。他亦善於拼湊整劇的華麗場面,選角精準,如本次便邀得本澳知名粵劇老師朱振華及粵劇名伶白雪仙之妹——白雪梅擔當重要角色,粵劇界老行專當然不費吹灰之力,以幾段漂亮精彩的戲曲片段,朱老師演活了一個潦倒不堪的名伶掙扎求存,走到生命盡頭仍牽掛着忠心的僕人、忠孝的門生、幾個陪伴他浪跡天涯的衣箱、粵劇的傳承及未來……
一齣話劇是否成功,能否抓住觀眾的心,筆者認為必須要有以下因素:一個具有魅力及吸引力的故事、選角是否恰當、劇程是否流暢自然、劇情的張力是否足夠、高潮所在。此劇前三者皆具備了,唯獨令筆者稍嫌不足的是,多場對話台詞過於冗長,絮絮不休,但重要的情節卻只是一語帶過,劇情欠缺了矛盾和衝突。還有的是,若劇中支線能加點亂世中浪漫悽美、盪氣迴腸的愛情故事來點綴一下,是否比現在一個男主角獨挑大樑,來得令人記憶猶深?
鄭繼生導演的話劇,充分表現了他忠於藝術,熱愛本土的情懷,從他編導的多齣話劇《聚龍通津》、《我愛龍華阿哥哥》、《夢迴榮祿第》及《風雨守衣箱》可知一二。故事中的歷史片段都是我們的過去及集體回憶,也許那些人和事早已逝去,古老的青磚牆壁早已塌下,字跡或許早已脫落,但卻在冥冥之中留下了屬於他們的歷史足跡,使觀眾在觀看這些作品時,也變得別具意義。
《風雨守衣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