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買手信
香港人來澳門旅遊、消遣或者公幹,離開前買點特產帶回去,幾乎是慣例。過往,以杏仁餅和豬油糕做手信,無疑最為常見,這個我們很容易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香港電影裡找到證據。在《入伙大吉》(一九六九年)裡,胡楓便買了杏仁餅帶回港。同樣,在電影《巫山雲斷相思淚》(一九六五年)裡,黎灼灼陪丈夫李鵬飛帶南洋的客戶去澳門玩,也買了杏仁餅回港送給親家。至於豬油糕,王愛明在《香港一婦人》(一九六四年)裡,要求去澳門的父親吳楚帆,買豬油糕回來吃(其實吳只是假稱要去澳門)。另外,在《同撈同煲》(一九五六年)、《大四喜》(一九六五年)等電影裡,也提到澳門的豬油糕。一些電影,例如《電梯女郎》(一九六五年),雖然沒有言明所帶的手信就是杏仁餅和豬油糕,但從包裝上(如圓鐵罐、紙盒)看,卻幾乎可以斷定無疑。不只香港遊客,會買澳門土產送香港親友的還有本地人。電影《標準丈夫》(一九六五年),在路環設廠做生意的俞明,便帶着杏仁餅等手信往港,送給老友張英才的父母。
除了歷久不衰的杏仁餅、牛肉乾(《大四喜》),一些過往視為澳門名物的土產,即使不算消失得無影無蹤,也至少不再當伴手禮送人。蟹,就是最明顯的例子。昔日,不少人會在澳買蟹當手信帶回(或去)香港,鳳凰女會這樣做(《相見歡》一九六一年),南紅(《嬌妻》一九六七年)、黎灼灼(《巫山雲斷相思淚》)也會這樣做。要是沒有帶蟹的話,可能就需要解釋一下。電影《富貴滿華堂》(一九六四年),在澳門上寄宿學校的藍施,回港見兄長梁醒波,梁的同事周吉問藍:“有冇帶啲蟹嚟食吓?”藍連忙解釋道:“依家啲蟹唔好食,第日先啦。”
(香港電影裡的吃喝 · 三十八)
梯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