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湯咖喱腩
禍從口出,病從口入。嘴巴是你的,懂得把關,應該會一世無慮。
元宵湯丸,消化力弱的朋友吃多了,就會覺得肚子重重的,第二天甚麽東西都吃不下嚥,廣東人管這叫食滯。東西滯留不動,很多原因,筆者年來晚上吃了東西,很易胃酸倒流,半夜三更火燒心般,輾轉反側到天明。問醫生,醫生說這是年紀大機器壞,冇得醫。後來,寧願學和尚過午不食,日子久了,竟不藥而癒。
上回寫咖喱,其實,除了西漢時咖喱有否沿着絲綢之路,跟隨佛教和尚一齊來到中土這個稽考無從的懸案外,若以口味版圖而言,相信整個中國吃得咖喱最多的就是廣東人。從十五世紀葡國人沿印度果阿和馬六甲一路北上殖民,整船的香料來到澳門,一晃幾百年,神差鬼使,炮製出來的葡國雞,根本就是咖喱燜雞。有不識好夕的老友嘗試推論,葡國水手煮鹹魚最在行,所謂蜑家雞見水,遠洋輪船上的食水本來就珍貴,怎會養雞呢?這個謎,讓它自生自滅最好。古時的路菜,都以不易變壞而且輕便攜帶為主,肚子餓時打開包裹張口就吃,咖喱內的香料自古就是針對煮一鍋就可吃很久的原則,所以當年由印度北上的葡國船隊,用此來作壓倉之物,不足為奇。
港澳地區比較流行咖喱牛腩,餐廳不論大小總有一兩味。咖喱講究配料研磨之外,更賴火候控制和耐心烹調,可惜時下的廚師早已不彈此調,加上食物供應商關於咖喱的即成配料五花八門之餘,也很豐儉由人。近來甚且連牛腩也可經中央廚房預訂,有時你會見到餐廳某角有工人在切牛腩,放入清湯就是清湯腩,放入咖喱,就是咖喱牛腩,多好!
王禎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