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1年02月26日
第C05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古今亂炖)古代隱士為何身邊總帶個童子?

古代隱士為何身邊總帶個童子?

童子的角色之二,道家弟子。請看:張九齡《登南嶽事畢謁司馬道士》:分庭八桂樹,肅容兩童子。李嶠《羊》:仙人擁石去,童子馭車來。李白《同族侄評事黯遊昌禪師山池二首之二》:高僧拂玉柄,童子獻霜梨。李益《尋紀道士偶會諸叟》:侍坐雙童子,陪遊五老人。杜荀鶴《贈元上人》:煮茶童子閑勝我,猶得依時把磬敲。

角色之三,佛家弟子。請看:張謂《送僧》:童子學修道,誦經求出家。錢起《送贇法師往上都》:宰君迎說法,童子伴隨緣。李商隱《憶住一師》:爐煙消盡寒燈晦,童子開門雪滿松。乾康《投謁齊己》:烹茶童子休相問,報道門前是衲僧。

上述列舉唐詩中的童子,都不是一般的未成年之人,都需要做應門、燒火、煮茶、掃地、駕車之類雜役。

現實生活中,文人雅士府中的奴僕,道士僧人身邊的弟子,未必都是未成年人,而詩文中卻多見“童子”字樣,大概是有原因的。什麼原因呢?

不久前,我跟兩位以書畫為業的大學同窗微信中閒扯,說起這事。我開玩笑說:“古人好用童工,不足為訓。”其中一位老同學說:“文人雅士、老道、高僧身邊配一位童子,應該是顯得悠閒有仙氣吧。”

悠閒有仙氣、適宜入詩入畫的說法,不無道理,但我認為應該還有兩個原因:一是用未成年人作為奴僕比較容易相處,便於使喚;二是選未成年人為弟子,也有傳授文化知識的考量,半徒半奴,一舉兩得,皆大歡喜。歐陽修《秋聲賦》作者聽到秋聲,問童子是什麼聲音,讓其出門看看。童子回答:“星月皎潔,明河在天,四無人聲,聲在樹間。”可見,童子因為耳濡目染,言語也變得斯文了。(二之二)

亞 瑟

2021-02-26 亞 瑟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03281.html 1 (古今亂炖)古代隱士為何身邊總帶個童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