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他們忘記
緬甸局勢發展似乎愈來愈複雜兇險,西方譴責政變,卻沒有多提昂山素季,原因可能在於二○一二年,緬甸若開邦發生屠殺羅興亞族群的暴行,昂氏卻不承認這是一場屠殺的態度。事實上,羅興亞族已成為緬甸的燙手山芋,不僅成為國內一個計時炸彈,更嚴重影響國際形象,甚至招來美國對某些緬甸官員的制裁行動。
我曾於二○一五年在若開邦訪問一個民族黨,其間碰上一位年輕成員,閒談中,他告訴我,他鄰居就是一個穆斯林(羅興亞)家庭。他與這家庭的兒子共同成長,一起玩耍,後來更稱兄道弟。
到了二○一二年,該青年表示大家都因一宗難以證實的強姦案,指控羅興亞人在若開邦要謀害緬族人以圖搞獨立,這陰謀論不脛而走,因此便一窩蜂向他們先下手為強。他也跟着大夥兒摧毀穆斯林房子,趕走他的鄰居和那位兄弟。
我問他事後回想這樣對“兄弟”有否後悔?他一臉茫然,表示他無法不跟着大夥兒行動。這證明了什麼呢?就是當一個人的時候,你可以進行理性思考,當你走入群眾之後便會容易失去理性。這便是經典之作《烏合之眾》一書中的見解。
過去十年,羅興亞族問題一直困擾該國,我看近年有華人圈受到緬族人對羅興亞人的論述影響,傾向合理化前者為何仇恨後者,指羅興亞族根本是英殖民者製造出來的,他們原本來自孟加拉,二戰時被英人調動來緬甸抗日。然後屠殺緬族佛教徒,又欲奪取緬甸土地,他們是潛藏的恐怖分子,必成緬甸後患。
如果翻查歷史,其實羅興亞族早於英殖前已存在,有人類學家指稱他們早於數世紀前就出現在中亞和阿拉伯地區的混血民族,遷徙到若開邦也有百年以上的歷史。
英殖時代,緬甸不是一個獨立國家,它是英屬印度一個省份,現在的印度人、巴基斯坦人、孟加拉人在當時經常穿梭緬甸,有些來經商,有些來做外勞。日本入侵,英國不僅從孟加拉調動僱傭兵,也從尼泊爾、印度等地調兵遣將,但這不表示那時孟加拉人才進入緬甸並被賦予羅興亞人這身份。
至於在日侵時代,孟加拉僱傭兵中有駐守若開邦的一隊組成V-Force支隊,這支軍隊指若開邦佛教徒和日軍合作,因此便屠殺他們,這種戰爭罪行在緬甸其他少數族裔區份也有出現。我的意思是,戰爭時期出現不少非理性殺戮,問題是,現在有幾多緬甸人知道那段歷史,因而記仇至今?
獨立後,緬族人同羅興亞人其實曾有一段和平相處的日子,兩個民族矛盾突然白熱化,乃是在軍方放權的二○一一年後才發生。跟着便連歷史也搬出來,極盡煽動的能事,其目的就是挑動佛教界民族主義來重建軍方權力。
可是歷史仇恨要後代償還,冤冤相報,值得鼓勵嗎?羅興亞人因受排斥而踏上逃亡之路,面對悲慘命運,現今在若開邦仍有大批羅興亞人被迫住在隔離營。去年遇上疫情,今年又碰到政變,他們都擔心會面對進一步歧視,只願國際社會沒有遺忘他們。無論如何,冤家宜解不宜結,這才可讓社會享有和平及穩定。
張翠容(香港戰地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