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家的味道
距離回澳的時間越來越近,在台灣的最後一個月幾乎每天都往外跑,恨不得把待辦清單上所有想去的地方、想看的風景、想吃的美食和想見的朋友通通“打勾”完成,彷彿這樣就能心滿意足地離開。然而人類總是貪心的,常常得一便想有二,特別是處於倒數計時階段,這種感覺變得尤為強烈。時間的魔力讓人刻意地想要抓住更多瞬間,甚至會敏銳地察覺到一些以往被忽略的生活瑣事。
上個月開始重拾寫日記的習慣,一方面是想記錄每天發生的事情和當下的感受,另一方面是藉此紀念這段留學生活的最後時光。殊不知在翻閱日記時發現,其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語竟是“好吃”二字。
快樂就是如此簡單:在路邊早餐店吃到煎得恰到好處的脆皮蛋餅、在甜品店拿下櫥窗裡最後一件小山園抹茶千層派、在餐酒館點一份從來沒有嘗過的鰹魚下巴一夜干,結果好吃得讓人拍案叫絕。這些人間美味大多存在於毫不起眼的小店裡,有時擦身而過卻不自知,但它們帶來的味覺滿足感遠遠超過某些高檔餐廳的視覺滿足。
我總覺得味道是一個神奇的存在,很多時候說不清道不明,就像同一道料理有千百個人在烹調,但是偏偏有一個口味是唯獨鍾愛的,因為味道不只是酸、甜、苦、鹹、鮮五種味覺組成,還關乎個人記憶和情感的調配比例。
當台式蛋餅吃久了、手搖飲料喝多了,有時候無意中經過為數不多的港式茶餐廳,看着熟悉又陌生的裝潢擺設和餐牌上的菜名,還是會想念澳門茶餐廳的絲襪奶茶、住家樓下麵包店新鮮出爐的菠蘿包,以及街角小店那份手工製作的石磨腸粉。
櫻 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