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專員
不說不知,急景殘年最興旺的,竟是宅配事務。最震撼的,是聽到新聞中的業界反映,指遊客稀疏導致澳門店舖的生意有些大不如前,許多無薪假人士以至入不敷支的的士司機,都加入送外賣大軍。他們的收入視乎勤快與否,小則一兩萬元,多則五六萬也大有人在!
宅配者,到宅配送也,典型的日語用詞,以往在台灣聽得最多。近年,澳門人以日本為旅遊熱點,現在連做生意的方式都仿效起來,算是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的另類得着。
記得讀小學時,阿爺來澳門避暑,每次見到我打波子玩白豆槍,總是說我無所事事,不找些書來看看,遲早要乞食。他除了每次帶我去茶樓,特意要我看捧着糯米雞或叉燒包叫賣的童工之外,就是花很大耐性教我掃地和學踩單車,他認為假如茶樓不要我,還有掃街和送宵夜這兩條後路。他泉下有知,今日一般家庭已經罕有使用燒柴烹煮,往昔因事誤了晚膳,冷飯菜汁要生火加熱,簡直費時失事,不想跑回街上又不想捱餓的人,唯有叫外賣。那個年代,夜闌人靜仍有供應食物的食店,幾乎只得粥和雲呑麵兩類,跟現在廿四小時隨時可以叫一圍酒菜上門的,可謂大異其趣。
毫無疑問,去年居家防疫期間,礙於限聚勸戒,人人困在家中除了煲劇,就是上網學人煮飯仔,造就了許多“臨時煮人”,朋友當中從中找回生趣的多的是。但本澳新冠個案清零之後,打回原形的也有不少,他們不想煮更懶得上館子,手機一撥,甚麽餐單天羅地網無所不包。筆者所居的大廈,門口有所謂外賣檯之設,這個讓住戶認領食物的中途站,每逢晚餐時分,就出現一道誘人順手牽羊的風景。
王禎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