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界大開
台灣作家張大春最近出了一本書《我的老台北》,寫故人故事,寫作家於上世紀六十至八十年代的台北老記憶。書我還沒有讀,不過他最近在自己的電台節目內另闢欄目《我們的老台北》,請了幾位文化界老朋友上節目,包括詹宏志、周華健、李壽全、倪重華、羅智成和楊澤,有歌手、詩人和文化人,都是能言善道、各自領域上的說故事能手,談個人的成長史,也談他們的台北市共同記憶。說者娓娓道來,聽者津津有味。
雖然未曾經歷他們口中的年代,但在台北待過一些年的我,對他們提起的街道店舖,略有地理上的認知。《我的老台北》中的故事,既是張大春的青春回憶,想必很個人,但個人的故事和電台嘉賓們的故事交織在一起,卻又毫無違和感。老朋友之間的敍舊,敍的是個人的舊,也是城市的舊,像共同梳理一場大夢,一場集體潛意識狂歡,彼此有着共同語言,產生不言自明的共鳴。
現今科技發達,有了社交平台,傳播推廣無需如往昔般耗費大量金錢和人力物力。手機錄音質量日益進步,加上簡單剪輯,網上開電台,連載幾乎不需成本,在Facebook上分享不過舉手之勞。從此,電台不再需要錄音室和專業設備,和拍片一樣,全面平民化,想做就能做,Andy Warhol“每人都可以成名十五分鐘”的年代,早已來臨。只要懂得表達,內容吸引,就能鋪天蓋地做宣傳。
既然有《我們的老台北》,當然可以有《我們的老澳門》。張大春的節目為我們作了很好的示範,今時今日,我們不用依靠傳統電台,就能在相對民主的網絡世界中,還聲於民。期待在不久的將來,也可以在網上聽到澳門的知識分子,說說各自的澳門往事,舊食古玩,引起一代老聽眾的共鳴,開拓年輕朋友們的想像。
古 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