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政變風雲
緬甸的民主路可謂十分崎嶇,即使有了普選制度,只要掌有槍桿子的軍方不願放權,一樣是危機四伏。今次緬甸政變原因何在?說來說去不就是由於軍頭敏昂萊貪戀權力的野心。其實五年前緬甸第一次的普選,昂山素季亦一樣表現出對權力的貪婪。
昂山素季因兒子有英籍而未能登上總統之位,但她用盡辦法架空總統,令自己成為掌握實權的太上皇,創出一個“國務資政”之位給自己,完全廢了真正總統的武功。上台之後為保權力,不惜配合軍方犧牲了在緬甸的一百萬羅興亞族。你可以說緬甸民主來得不易,昂山素季地位還未鞏固之際,她沒有選擇不得已而為之,這亦是不少緬甸人的看法。
不過,昂山素季上台後便把其政黨“全國民主聯盟”(民盟)掌握在她一人手中,因此有不少人戲謔民盟是一人黨、女神黨。權力,就如一面照妖鏡,照盡古今中外眾生相。
在去年大選之前,敏昂萊已指責昂山素季犯下不少錯誤,又先事張揚大選會有舞弊,並表示他會敢作敢為以維持國家利益。跟着他便動員一批又一批支持軍方的人士上街抗議“民盟”專權。
這聽來真像特朗普選前的行為,只不過他雖是三軍總司令,但美國好歹也有個制衡制度。而敏昂萊則是軍人出身,握有實際兵權。即使緬甸進入民主化進程,軍政仍未分家,令權力和平轉移的機制變得脆弱,這是緬甸民主的致命傷。
今次緬甸政變,近年在東南亞已少見,即使泰國,也只是在紅與黃衫軍之間惡鬥至共識失掉、社會秩序失控才介入。但緬甸則一句選舉舞弊便捉人封艇,自封為王,全不理會民心之所向。
緬甸軍方不是第一次政變。上一次政變追溯到一九六二年,那個時代背景極為動蕩。緬甸在一九四八年獨立,可是跟着的文職政府管治不力,經濟和社會秩序下滑,民怨沸騰。一九五八年軍方在時任總理吳努的請求下,出任臨時看守政府,當社會秩序回復正常後,回復民主統治。
到了一九六○年,軍方舉行大選,還政於民。只可惜民選政府缺乏威望,貪污腐敗至無法穩定局勢,造就了軍隊的重要角色。人民對其支持率上升,令到軍隊在一九六二年再次奪權,自此緬甸進入一黨專政的威權時代。
現在民盟政府相比五年前聲望雖有所下滑,但仍擁有很高的支持率,民主化進程本可自我修正,繼續往前行,無奈軍方感到受威脅,採取了今次的軍事行動。
事實上,大選前軍方已和民盟政府對立的小黨包括其他民族政黨閉門密密斟,其後敏昂萊向外界這樣說:“我沒有不敢做的事情,同樣敢於作為,我會密切關注可能會讓國家利益受損、人民受到傷害、對國防軍未來不利等事宜。”
這位總司令能這樣一說,大家已感到有點兒風吹草動了。聽聞昂山素季亦隨即和軍方私下會面,一場談判非正式展開。
緬甸軍方勢力龐大,昂山素季上台後已用務實態度與軍方交手甚至作出妥協。羅興亞族問題由軍方搞出來,昂氏也不敢逆軍方而行,結果弄得自己在國際上聲名狼藉,但結果仍逃不過槍桿子對她的整治。
張翠容(香港戰地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