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1年01月28日
第C10版:演藝
澳門虛擬圖書館

談粵劇的傳幫帶

阮兆輝飾演十三太保李存孝,何家耀飾演王 彥章,與存孝會於微時。 攝影:YP Tong

談粵劇的傳幫帶

南派粵劇有許多老戲,以行當應工,展示演員的功架和唱腔,故事多取材自唐宋以還的民間傳奇和稗官野史。眾多古代英雄好漢和傳奇人物躍現舞台,雖然戲劇情節粗淺通俗,觀眾要看的是演員的看家本領,這些就是粵劇的傳統技藝。

自從粵劇“白話化”,“十大行當”演變為“六柱制”,生旦主演,劇作家以才子佳人愛情故事為主題的新戲陸續登場,皆為膾炙人口的名劇。於是鴛鴦蝴蝶派成為現代粵劇的主流,許多非主流的舊劇本逐漸被閒置,終被遺忘,尤其是展演行當功夫的老戲日久失傳,許多已經丢失了。

一齣瀕臨絕種的《王彥章撐渡》,失演數十年之後,何家耀老師交出劇本,根據師輩早年演出技法,重新搬上舞台,他自己扮演二花面角色王彥章,邀請阮兆輝擔演小武角色李存孝。兩位大師級前輩拍檔,一齣幾近失傳的粵劇老戲,就這樣“傳”了給阮兆輝。

王彥章何許人?據《五代殘唐演義》,王彥章是五代後梁名將,號王鐵槍。李存孝則是晚唐名將,晉王李克用收爲義子,賜姓李,封十三太保。五代時期,後梁和後晉龍虎相爭決戰中原,但李存孝比王彥章早死三十年,兩人從未曾交戰於沙場,到底他們之間有甚麼轇轕呢?原來王彥章尚未投軍之時,兩人曾交手於金堤河青龍渡口,正是不打不相識。

《五代殘唐演義》有一回“李存孝力服王彥章”,話說十三太保李存孝奉命領兵巡視河南,抵濬縣金堤河,於青龍口過渡。此時的王彥章蓬頭跣足,手使一條渾鐵篙,聚集二十餘眾,在此駕船剪徑,劫掠營生,早聞李存孝勇猛,故意藉機一會。等到李存孝眾兵丁上船後,索價三斗黃金,五斗白銀,二人話不投機,便交起手來。王彥章以鐵篙出擊,被李存孝輕輕一拖便摔進水中。上岸再戰,李存孝奪過鐵槍,兩手握槍雙膀用力,把一百二十斤重的渾鐵槍拗成桶箍一般渾圓。王彥章驚呆,要換兵器,李存孝有心收服王彥章,說道不用換了,還原便是,只見他把桶箍樣的鐵槍一掰一拗一捋,鐵槍杆直如初。王彥章接過一看一量,槍杆比原來長出三寸,心知不是對手,便借水逃遁,跑回十二眼井老巢,大哭道:“若存孝在世十年,我十年不出,除非存孝死了,我王彥章才敢出名。” 然後隱姓埋名,投朱全忠麾下,直到李存孝死後,他才重現戰場,馳騁南北,所向無敵,成為後梁一員猛將。

這個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很早就套用為戲曲材料,不少劇種曾上演這折戲,河南大弦戲劇目名《李存孝過江》,福建梨園戲名《王彥章撑渡》,而齣頭戲《王彦章撑渡》,屬傳統粵劇“大排場十八本”之一。

看戲橋會令人疑惑,一個武生一個花面,兩個男角湊演一齣戲,既非青春亮麗,又欠繾綣私情,能有甚麼好看頭?若看懂這個傳奇故事,便看懂這齣戲的趣味所在;而步入高齡的阮兆輝戲路縱橫,舞台扮相依然英姿颯爽,何家耀是老戲骨前輩,他的勾臉就是傳統王彥章臉譜,從兩人的表演,看到真正的傳統粵劇。

粵劇講傳承,那是掛在口邊的一種說法,實行起來絕非容易,以本劇為例,一齣被時代拋離好遠的古老戲,如非有心人保存劇本,早已灰飛煙滅。劇本發掘出來了,有誰懂得演呢?懂的人肯交戲演出了,但是獨腳不成戲,還須有人對戲,誰願意費勁學這些陌生、沒趣,又沒有市場的傳統舊東西呢!何家耀肯傳,阮兆輝願意接,才能造就這個劇目的傳承。

何老師傳授了不少老戲,這齣戲日後也會傳給有志學藝的粵劇新秀,有一天當何家耀與青年演員對演,則不單只“傳”,而且要“帶”,師傅帶着徒弟同台演出,就是實實在在的言傳身教,在戲行中非常罕有難得。

全靠熱愛粵劇的有心人,不遺餘力維護傳統,這齣戲才有機會重現舞台。首次上演恃重演員功力,讓觀眾開開眼界,場口還有不少改善的空間,必須有機會再演、多演才能逐步完善。幸有業餘票友對粵劇的扶持,不單只身體力行,更重要的是對傳統文化的熱誠和尊重;這些優秀的業餘演員,表演藝術已達專業水平,仍謙恭自下,默默耕耘。若說粵劇界的人才傳承需要前輩“幫”後輩,不如說這些默默耕耘的有心人,對粵劇傳承幫了最大的忙,他們可以說是粵劇“傳”、“幫”、“帶”的真正推手。

廖妙薇

2021-01-28 廖妙薇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97929.html 1 談粵劇的傳幫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