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規劃》促進家校合作的建議
澳門《非高等教育中長期規劃(2021-2030)》諮詢文本(以下簡稱《十年規劃》)在去年十二月五日至今年一月二十二日向公眾諮詢。筆者在非高等教育界任教已有二十年餘,親身經歷澳門非高等教育自回歸後的發展過程,在上一個十年規劃實施期間,教育政策變化之大、速度之快、層面之廣,都是澳門非高等教育發展史中前所未有。這一系列變革,帶動了澳門非高等教育正向高速發展,除獲得了習近平主席的肯定外,在PISA測評上也取得了非凡的成績,並是OCE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中非高等教育公平性最高的地區。
澳門非高等教育發展即將迎來下一個《十年規劃》,教育的發展必須要有前瞻性,否則難以培養出具新世代素養要求的時代公民。在新的《十年規劃》中,“發展學生軟實力”和“加強創意與科技教育”皆着重於學養的提升。然而,在學生心理健康成長層面,尤其如何促進家校合作,讓學生在家庭及學校共同合作的正面教育下,保持生、心理健康成長的篇幅卻非常少,只有僅僅兩句“加強親子教育和家校合作,深化親職教育工作”及“持續推動學校組織家長會,發揮家校合作的作用”含義很廣的條文。筆者認為,要確保同學能健康成長,離不開社會、學校、家庭三方面的共同合作,家校合作是促進同學身心健康成長的關鍵因素,這點是無容置疑的,理應得到重視。以下為筆者對《十年規劃》中有關促進家校合作的建議:
一、近期,接二連三地發生有關青少年性犯罪的問題,情況令人痛心,由於在社會上有人認為學校的性教育成功,矛頭便指向了家庭教育的缺失。筆者也是一名家長,清楚知道對於家長來說也深感無奈,家長沒有受過有關如何向子女進行性教育的培訓,不可能隨隨便便向子女進行性教育,教授不當反會造成反效果。在社會上很少相關機構或措施去教育家長如何去當家長,家長的教育模式大多是模仿以前長輩的教育方式,跟不上社會的迅速發展。故此,教育當局應要清楚形勢,多舉辦或鼓勵學校舉辦家長教育培訓,教育家長如何去處理子女的問題,家校共同合作保護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
二、鼓勵學校開放多種渠道,讓家長與學校進行有效溝通,促進家校合作。廿一世紀的今天已有多種相互溝通模式,除平常的面談外,建議可以透過視像形式或學校官方的社交平台進行有效溝通,讓家長可以隨時了解子女在學校裡的學習情況,增加家長與子女之間的話題,促進親子關係,營造良好的家校合作氛圍。
三、立法設立每個月半天的家校合作有薪假。讓不同社經地位的家庭父母,放開他們工作的包袱,投入參與學校或家長會所舉辦的家校合作活動或培訓,深層次促進家校合作,令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由於澳門經濟發展迅速,雙職家庭比例佔絕大多數,單親或假單親家庭比例上升,父母或監護人很難抽出時間與學校進行有效溝通,深入了解子女的學習狀況。現時有不少學校,在星期六上午或星期一至五的晚上舉辦家校合作活動或培訓,然而,如筆者遇到的難處一樣,很多時候都會遇上有工作在身,未能參與相關活動,假如立法設立半天家校合作有薪假,定能鼓勵更多家長關心子女在學校的學習情況,促進家校合作。
以上是筆者對《非高等教育中長期規劃(2021-2030)》諮詢文本的一些不成熟建議,望能抛磚引玉,共同探討有效提升家校合作的方法,讓青少年能在健康的教育環境中成長。同時,期望教育當局重視家校合作方面的政策,促進非高等教育可持續優良發展。
鏡海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