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幸運普通人待“不幸者”
妨比最近在忙裝修新房子的事,忙得連工作日的午休也得跑去一趟,我說:“妳先生呢?不幫忙分擔嗎?”
“有啊,他今天請假在家盯着師傅安裝櫥櫃呢。”
“那你還跑回去幹嘛!”
“買飯給裝修師傅吃。”原來是因為她丈夫一旦挑剔裝修師傅,連飯也不肯買了。要是認為不專業他就直接使在臉色上,要是他認為專業,態度可就友好了,會去買飯買水討好人家。這次聽他聲口就是不太滿意的,上午妨比在微信叫他拿個飲料給師傅,他拒絕道:“師傅自己有帶水來。”妨比說:“那不一樣。待人好一點,人會感激你,安裝得也細心點。”他說:“我都允許他抽煙了!”
前一天也這樣。師傅送家具來時在停車場找不到電梯口,問能不能來接一下。妨比丈夫攤在沙發上一邊打遊戲一邊喃喃罵道:“不要去接他!一個送快遞的,連門都找不到,還要人下去接!”
即使傾訴過程中妨比刻意強調了丈夫只是太理性,缺了點人性,但我依然無法理解。她丈夫也是從農村靠唸書走出來的人,說得坦白一點,他與那些快遞員、裝修工人年齡相仿,出生相似,只是在無數個命運的轉折路口之後,分岔到了這一刻。倘若心裡真沒有楊絳所說的那種“一個幸運的人對不幸者的愧怍”,也應當有一點一個人最基本的共情能力吧!怎能把一個本身沒機會受過同等教育與專業訓練的人表現出來的專業素養,作為是否值得被尊重的取決點呢?如果認為“快遞員現在這樣是因為不夠努力”,那也是完全忽略了我們社會中結構性的不公、系統性的壓迫。
我向來克制自己不去評論友人的另一半,然而這一回,總是聽得氣塞胸膛。對普通人保持寬容與理解,到底有多難?如果接受教育是為了讓自己變成更好的人,懂更多知識、理解世界、關懷別人,那就應該拿出一個讀書人的樣子。
葛 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