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水田種到心田
楊宗翰
插 秧
作者:詹冰
水田是鏡子,
照映着藍天,
照映着白雲,
照映着青山,
照映着綠樹。
農夫在插秧,
插在綠樹上,
插在青山上,
插在白雲上,
插在藍天上。
台灣詩人詹冰擅長運用漢字的“方塊字”特性,創作出多首膾炙人口的“圖象詩”,譬如〈水牛圖〉、〈山路上的螞蟻〉與這首〈插秧〉。
〈插秧〉分為兩段,每段五行,每行五字,外型方正工整,宛如台灣鄉間隨處可見的水田。整首詩中,藍天、白雲、青山、綠樹都出現了兩次,且分別在第一段與第二段中各有一次。常言道:“詩忌重複”,同樣的語詞重複,容易顯得累贅。但在這首詩中,詹冰卻刻意大量使用重複字詞來堆積意象。雖然藍天、白雲、青山、綠樹,兩段間皆有重複出現,但是詩人慧眼指出“水田是鏡子”,透過“鏡子”這個媒介,讓第一段的藍天、白雲、青山、綠樹這些實體,到了第二段由實轉虛——它們形體的顯現,必須透過“水田”這面“鏡子”的反射,才能真正顯影。第一段表現出景色之實,搭配第二段照映之虛,以詩句對稱的方式更能彰顯出虛實相濟之美。從第一段的淡入,到第二段的淡出,也可以看見詩筆如何結合影像拍攝之手法。
詹冰將〈插秧〉這首詩排列成兩畝水田,農夫原該把秧苗插種在水田之上,詩中意念一轉,秧苗便改為插在綠樹、青山、白雲及藍天了。進一步說:農夫在田地付出了自己的一生,插秧處可不可以解釋為就在農夫的“心田”?寫作若可視為一種文字耕種,詩人是不是也像提筆在稿紙上農耕?〈插秧〉本可簡化成兩個句字:水田是鏡子,農夫在插秧。但詩人先是透過句子的層遞手法,營造出靜謐氛圍;又以藍、白、青、綠四種顏色,賦予自然恬靜感受。他讓兩句話變成兩畝田,在圖象情趣及重複句型中,傳達出一個寫作者對生活的體會與土地的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