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事趣談
有飲食團體日前邀請有茶王之稱的曾志揮先生,為業界舉行專題講座,以提高從業員相關知識。
回想五、六十年代,往茶樓嘆一盅兩件已是高級享受。茶樓每層收費不同,“樓上雅座”茶位當然貴啲。有部分茶樓以山水茗茶招徠,山水由二龍喉公園或由水艇自灣仔運澳經水車供應。
有相熟顧客喜固定搭檯坐;餐檯放有牛眼杯在圓洗杯盅。茶客多喜飲黑茶的普洱、六安,半發酵茶的水仙(其後市民喜鐵觀音),花茶的香片,及綠茶的龍井。
人客點茶後,穿着白色唐裝衫,右邊耳仔夾住支筆,左邊耳仔夾住支香煙(多是人客贈送)的樓面,持大銅水煲在你面前,高高沖水在焗盅上;然後你要不怕燙手將茶杯洗過,再沖第二泡才飲用。
到七十年代,酒樓多轉用茶壺及有耳茶杯連杯碟。個別茶客喜溝茶飲用,如菊花加普洱、普洱加香片、普洱加壽眉等。
八、九十年代本澳經濟起飛,坊間有謂魚翅撈飯,出現古色古香的“茶皇廳”,提供茶具及高檔茶葉,為飲家品茶嘗食。
茶壺泡茶方便沿用至今;但如果開咗幾種茶,可能斟到亂曬,所以在茶壺蓋,宜加有標貼紙。現今飲茶因人手不足,一壺茶多跟一壺滾水,由茶客自行添水。水滾茶靚,似有背道而馳,但現在食店成本高企,又應
如何平衡⁈
普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