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 夢
人們喜歡用“浮生若夢”來形容世事無常,欲求幻滅的人生,對如何從浮生中醒來,卻是一籌莫展。
說到夢,中華因孔子一句“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衍生出《周公解夢》,及明崇禎刊本據說有“仙翁”之稱的晉朝陰陽學家葛洪所著的《夢林玄解》,皆為後世解夢的參照;西方有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以科學的角度來分析夢的心理結構,以“本我”和“潛意識”等理論解釋夢。
在清醒狀態下,所有感知都在有意識情況下儲存於大腦“芯片”中,意識與意識之間構成有聯繫的網,或從屬、或並列、或交錯……在沒有刻意運用頭腦思考的時候,活躍呈現出來,有時以夢的形式;有時以突然而來的記憶,譬如你趕時間出門,在路上沒有任何徵兆地突然想起煤氣爐上還在煲水,而你出門之前忘記了這件事……有時是轉瞬即逝的靈感,一個設計方案、一句詩、一個論點等……如果沒有及時記錄下來,就再也回想不起來——這和醒來時不記得夢是一致的。當然,如果這時的你反應夠快,快速回溯一遍,也總能抓住夢境和靈感的一部分。
這些靈光閃回的瞬間有時為我們解決問題、提供答案,甚至帶來驚喜,但這些不可見的微小瞬間只有自己知道,過後也常在各種顯意識的干擾下持續被忽略。
人們往往因忽略而沒有想到意識是可以訓練的,可以發展顯意識為潛意識,甚至可以提升意識層次達到所謂“開悟”的境界。
就像有人通過冥想的意識訓練與外星人溝通,譬如Steven Greer博士開發的CE-5協議;有人亦是通過冥想的意識訓練與動物花草溝通,譬如台灣著名的Lydia動植物溝通訓練……
當你意識到意識可控並可發展,何不順着造物主留下的這一絲絲線索,看看浮生後的真實世界?
古 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