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0年11月23日
第E05版:適時識食
澳門虛擬圖書館

砵仔蒸禾蟲

砵仔蒸禾蟲

禾蟲是具有鮮明特點的粵菜食材,也僅限於廣東珠江三角州一帶出產(尤以南海、番禺、順德產最佳),現已成為粵菜最稀有的水生特產,歷來被珠江三角洲的食客視作盤中佳餚。

禾蟲,學名疣吻沙蠶,屬於毛蟲綱、沙蠶科,其形狀如幼蠶,身體呈現各種不同的顏色,又若百足(腹足較多)。禾蟲的生長是隨禾而長、隨潮而出,生長在水稻田和淡水河灘,生長期為每年兩造(即每年兩次繁殖)。頭造產於農曆的四至五月間,尾造則產於農曆八月,每當入造,禾蟲會乘潮而出,退潮時,人們就會使用密網裝在水涌出口處撈捕。

禾蟲的模樣的確特別駭人,隨了廣東珠三角及部分地區外,其它地區(尤其是外省人)食客都不敢輕易嘗試。其實,禾蟲作為粵菜特色美食的背後,還記載許多歷代文人的讚美。清初屈大鈞在《廣東新語》中記載:“禾蟲節節有口,生青,熟紅黃,霜降前禾熟,蟲也熟”。《順德縣誌》記載:“夏秋間禾稻時,每乘潮漲或雨夜由田沖出,下海浮游,則水面皆紫綠相間,交成五色,然不能久,日出即化漿。”曾有順德詩人梁麟生詩云:“蜆妹魚姑穩繫船,紅紅天色變魚天,黃花黃頰無人買,無數禾蟲出水田。”清代順德籍文人羅天尺在《五山志林》中引詩讚美禾蟲:“粵人生性嗜魚生,作膾無勞刮鑊嗚,此土向來多怪味,禾蟲今亦列南烹。”

禾蟲不僅是盤中佳餚,在養生食療中也有非常好的效果。據傳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由於社會經濟困難,營養食品貧乏,不少百姓得了水腫病。當時有識之士就提出禾蟲可治療水腫病的食療方法,成為民間醫治水腫病的驗方。據相關資料介紹指禾蟲味甘、性溫,具有補脾胃、益氣血、利水消腫的功效和作用,蛋白質含量高達百分之六十以上。

做法

1.把鮮活禾蟲放入乾淨的清水盆內,輕柔漂洗後,用筷子輕手將禾蟲撥到另一盆清水中,如此連續三次,以水中不見雜質為好。

2.把禾蟲濾去水分,放入乾淨盆中,先倒入花生油,讓禾蟲飲油至其腹脹,然後撒適量精鹽,使禾蟲爆裂瀉漿。

3.用筷子拌打使禾蟲漿瀉盡,加入炸蒜子、陳皮蓉拌勻後放入瓦砵,上蒸籠猛火蒸熟。

4.取出蒸熟的禾蟲砵,放在炭爐上慢火焙至熟透呈微香,離火後隨即撒上胡椒粉、鮮檸檬葉絲便成。

材料:鮮活禾蟲五百克,炸蒜子五十克,濕陳皮蓉兩克,鮮檸檬葉絲一克。

調料:精鹽、胡椒粉、花生油各適量。

特點:味鮮可口,軟滑香濃,有補脾固腎、防治水腫病及腳氣症的功效。

黃熾華

2020-11-23 黃熾華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84200.html 1 砵仔蒸禾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