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0年11月21日
第C07版:祝君健康
澳門虛擬圖書館

不要被“濕重”說法綁架了

不要被“濕重”說法綁架了

有不少人身體不舒服或有些臨床症狀,都說成是濕氣重影響的,這與有些不負責任的中醫誤導有關。因此,認為既然有濕氣就得袪濕,按醫囑或網上的說法去喝“紅豆薏米水”來去濕,有不少人不但未見效反而更“上火”,那麼誤區在哪裡呢?

中醫的理論認為致病原因有:風、寒、暑、濕、燥、火六種邪氣,很多人看了醫生或網上宣傳便自說自話,“望文生義”,喝些袪濕的中藥如紅豆、薏米之類。

臨床中“濕邪”可能引起身體沉重、疼痛、關節屈伸不利;“內濕”還表現脾胃不佳,有口淡現象,食慾不納,胸腹脹滿發悶,出現腹瀉或功能性胃腸炎等。但這些症狀都不能單單用“濕”來解釋。“濕邪”從來不會“孤軍奮戰”,對於人體來說,“六邪”的風、寒、暑、濕、燥、火,其中不少都會“合作”的。現代人病因複雜,也不只是和“濕”有關,一味袪濕是不可取的。如現在秋末初冬季節,大部分人更容易被燥邪所傷,此時應講究滋陰潤肺,而不是不分青紅皂白來袪濕,那簡直是“火上加油”。

臨床上,拉肚子只是體內濕氣的外在表現之一,中醫認為“脾喜燥惡濕”,如果體內的濕氣太重,脾臟就會處於超負荷狀態;當脾不好時,消化吸收就不好,出現口淡無味,上腹脹滿不舒服。但不是都會拉肚子而是與體內濕重有關(以後再論述)。中醫在袪濕時,一定要先健脾。健脾、調脾是調理整個運化功能,運化功能正常了,水濕就有通路,濕邪都能袪了。不是單味中藥袪濕,更多的是強調健脾為主,簡單的食療有冬瓜皮、茯苓、生薑皮、陳皮、紅棗等

,很適合大多數人健脾袪濕。 (談談袪濕 · 二之一)

徐惠嵐

2020-11-21 徐惠嵐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83792.html 1 不要被“濕重”說法綁架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