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的生理特點和照顧
家裡有了新出生的寶寶,新手爸媽高興之餘,也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了解寶寶生理特徵,區分新生兒生理和病理表現,怎樣照顧寶寶吃喝排便睡眠,是年輕父母的必修課。以下概念對理解新生兒很有幫助:胎齡滿卅七周至四十二周出生的叫足月新生兒,正常體重約二點五至四公斤;未滿卅七周出生的醫學上稱為早產兒;胎齡大於四十二周出生的叫過期產兒(過度成熟兒);新生兒出生體重小於二點五公斤的稱低出生體重兒;體重低於一點五公斤的是極低出生體重兒。胎齡和體重不正常的新生兒,發生異常情況和患病機率高。
新生兒的生理特點和照顧要點:
一、新生兒的體溫調節中樞功能不完善,體表面積大而皮下脂肪薄,隨環境溫度變化大,易發生低體溫和脫水熱。因此,新生兒出生後既要適當保溫,又要避免過度包裹。
二、新生兒自主呼吸是在出生後才開始建立的,而且呼吸頻率快,安靜時約為每分鐘四十次,如持續超過六十至七十次,稱“呼吸急促”,常由疾病引起,應及時就醫。寶寶睡着,會呼吸頻率突然加快,然後停止五至十秒,這種呼吸暫停是正常生理現象。
三、新生兒血流分佈多集中於軀幹和內臟,四肢較少,因此出生後一般四肢末梢循環差,手腳易發涼和青紫。所以新生兒適當保暖很重要。
四、新生兒出生後一天內會排黑綠色黏稠胎便,一周內變為黃色便,如果不是這樣,那麼可能存在先天性消化道異常的問題。新生兒一般吃了就排便,母乳餵養的寶寶,便便一般是金黃色或黃色,偶爾淡綠色,軟膏狀不成形,氣味略酸。奶粉餵養的寶寶,便便一般淡黃色或灰黃色,偶爾淡綠色,便便相對乾燥。
五、新生兒在出生廿四小時內會排尿,如四十八小時無尿應查找原因。新生兒腎臟濾過和濃縮功能不成熟,易發生水腫或脫水,因此要注意餵養,如尿量不足,尿酸鹽結晶,可有粉色尿,屬生理現象,加強餵養,即可很快緩解。隨着奶量的增加,一周後每日排尿可達二十次。
六、新生兒大腦皮質興奮性低,因此睡眠時間很長,除了吃奶就是睡覺;因中樞神經系統發育仍未健全,常在入睡之後局部的肌肉有抽動的現象,尤其手指或腳趾會輕輕地顫動,俗稱“新生兒震顫”。只要輕輕安撫,即可使寶寶安靜下來。但是若伴有吸吮異常、眼球上翻,則要懷疑可能有癲癇的問題。寶寶總是四肢屈曲,家長不用擔心,這是健康新生兒肌張力正常的表現。
七、新生兒機體免疫功能尚未成熟,易被感染。因此新生兒護理時預防感染尤為重要,除新生兒的用具要清潔外,每日居室要通風二次,每次至少半小時,不要與太多的人接觸,衣服要乾淨、柔軟,接觸新生兒前要洗手。
八、新生兒出生後由於進食少,水分丟失及胎便排出,會出現暫時性體重下降。一般在生後二至四天開始出現,約一周降至最低,十天左右恢復至出生體重。醫學上稱為“新生兒生理性體重下降”。
九、部分女嬰在出生後五至七天,可以見到陰道流出少量血性或黏液樣分泌物,就像月經和白帶一樣,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是由於出生後來自母體的雌激素和胎盤的絨毛膜促性腺激素中斷所致,一般持續一周自然緩解。
十、男女新生兒生後四至七天均可有乳腺增大,如蠶豆大小,或者乳頭有漿液性溢乳,亦是由於來自母體和胎盤的內分泌激素刺激所致,屬正常生理現象,一般二至三周自行消退。注意不要擠壓寶寶乳頭,以免引起感染。(二之一)
徐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