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大光環背後的萬丈深淵
倘若頭頂上的光環是個緊箍咒,怎樣才能找到解開枷鎖的方法呢?
短短五天時間內,台灣接連發生三起校園自殺事件,兩名同學離世,一名重傷。輕生事件頻傳,必然引起社會大眾的關注與討論,在表示惋惜和痛心的同時,也不禁反思釀成悲劇的原因。這群被視為教育歷程勝利組的年輕人,為甚麼會在最燦爛的年華選擇以如此決絕的方式告別世界?
為甚麼會自尋短見?為甚麼不求救?為甚麼學校沒有接住學生?社會的聲浪裡有十萬個為甚麼,可是在質問事故原因以前,大部分人都是面帶微笑地對他們說:真是一個優秀的孩子啊!
“優秀”無疑是個褒義詞,代表聰明、能幹、成績好,是父母能說出口的“驕傲”。這個長期貼在身上的巨型標籤,當面對各方期待與自我價值產生衝突時,外部勢力與內在動力便會相互拉扯,最後在強力膠的作用下皮開肉綻。
從新生到畢業的幾年間,幾乎每個學期都會傳來噩耗,校內學生甚至能夠指出哪幾幢教學樓曾發生過自殺案件。在“強中自有強中手”的環境裡,確實感受到每個同學都承受着“頂大光環”的重量。這種壓力可能是來自原生家庭、社會大眾或同儕間,但更多的是源於自己,生怕無法繼續保持最優秀的表現和站在最拔尖的位置,於是這種高自我要求和完美主義帶來的焦慮和痛苦一層層地疊加,最後被壓得喘不過氣來,仍要用力藏起脆弱的一面,只因在傳統教育的社會觀念下,正向樂觀才是優等學生應有的態度。
這群擁有相對優渥的家庭背景和亮眼學歷的年輕人,在經久不息的喝采聲中一路過關斬將,也在自我懷疑的迴圈中尋找出口。不管時光倒回至哪個階段,只要社會價值觀沒有改變,他們身上的枷鎖就不會消失。
櫻 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