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法成立民署 不容強迫轉制
個人勞動合同制迎新時代
因應社會經濟變化,特區政府決定推出以個人勞動合同制度聘請工作人員,二○○一年通過一七 / 二○○一號法律成立民政總署,因為該法律規定所有公務人員都以個人勞動合同聘請,原有的公務人員可在三個月內選擇新制度。
為了防止個別部門任意解釋該法律,出現強制散位公務人員選擇個人勞動合同制度的情況,公務工會派出代表拜訪行政法務司司長反映公務人員的憂慮。
經過力爭,行政法務司司長表示,尊重公務人員意願,絕不容許強迫轉制的情況出現。
二○○四年,特區政府重新修訂《公共行政工作人員的工作表現評核一般制度》,公務工會組織理監事和會員詳細研究相關條文,在廣泛徵集意見的基礎上,向特區政府提出意見。
設公積金保障散位
二○○六年,特區政府就《公務人員公積金制度》發出諮詢文本,在解釋會上,政府代表指出,公積金制度設立已對散位人員提供了保障;加入公積金後,受二五 / 九六 / M號法令保障的數千名一至四級的公務人員,不再享有勞務補償,公務工會認為不合理,與相關公務人員開會後,決定派代表與特區政府商談,要求關注該批基層公務人員的合法權益。
經過多次談判,特區政府最後同意“截數”,即按第二五 / 九六 / M號法令的規定,受該法令保障的人員,在加入公務人員公積金制度前的工齡,每工作五年,每年可獲補十日薪俸,工作滿五年至十年的每年獲補償十五日薪俸,超過十年的每年補二十日薪俸,並且將該筆補償款項撥入公務人員的第三戶口,待公務人員退休時,一併領取。
因第二五 / 九六 / M法令尚存灰色地帶,例如公務人員病故或者無故死亡,公務人員第三戶口的款項按規定會劃歸特區政府,公務工會認為不合理,再次約見特區政府反映,特區政府亦從善如流,迅速修改有關法例,加入如遇公務人員不幸死亡,該公務人員的第三戶口的款項,將以遺產的方式由公務人員的法定親屬領取。
司法援助支持前線
一直以來,按澳門的《公職法律制度》規定,除了警察等公法部門外,其他公務人員執行公務時,被人告上法庭是沒有支援的,公務人員必須自己掏錢聘請律師應訴。
因此,導致前線公務人員,例如護醫人員和稽查等,在執行公務時提心吊膽,害怕被人告上法庭,自己既要花錢又要花時間應訴;基於這種情況,公務工會聯同公立醫生協會在二○○六年去信社會文化司司長,建議設立支援前線公務人員打官司的基金,該建議直到二○一○年特區政府經修改後,提交立法會審議,幾經波折,最後立法表決通過《因執行公共職務的司法援助》,使得前線公務人員得到實質性的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