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0年11月08日
第C07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四方聽音)生態音樂

生態音樂

早前為台灣一個以植物為主題的展覽選樂已經順利結束,當中我跟同事特別挑了巴西鋼琴家Fábio Caramuru的兩張“生態音樂”,信心滿滿一定能引起參觀者的興趣,結果,有點意外,現場反應冷淡。

Fábio Caramuru曾是一名建築師,但沒多久他便決定投入音樂創作。一九八○年,他搬到巴黎跟著名鋼琴家Magda Tagliaferri學習,之後更有幸到這位鋼琴家在巴西聖保羅的基金會工作,期間對巴西音樂歷史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從而影響他的音樂創作與演奏。當中他對Tom Jobim的音樂特別鍾愛,而他重新演繹這位巴西音樂大師的作品同樣大受好評。不過個人最喜歡的,還是他這兩張分別與日本二十種不同鳥類及巴西動物群的音樂對話。Caramuru以古典、爵士、傳統民樂的音樂語彙,與家鄉鳥類對話,鋼琴流暢輕巧的黑白琴鍵與田野錄音共同勾勒出多彩的冠尾羽翅、靈動的姿態,也讓人聯想到環繞四周、蔥鬱的雨林。可以說,他的音樂由靈魂、羽毛與海風構築,總給人一種柳暗花明的聆聽感受。

不知是不是雨林的生態刻劃,沒辦法打動喜歡植物的都會人,還是說,巴西民樂雖然直接好聽,其實是需要一些特定的心境、個性才能欣賞。此時想起,十多年前跟一位長住巴西的意大利籍生物符號學教授談論巴西音樂,為何表面明快歡愉,卻總讓人感覺哀傷。他回答:“因為憂鬱存在於巴西的一切。”然後,六十歲的他似乎腦中浮現了樂音,從餐桌起身,拉着太太舞動起來。如果硬要解釋音樂偶爾無可避免的隔閡,或許就在於這樣微妙的文化差異吧。

子 嬰

2020-11-08 子 嬰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81029.html 1 (四方聽音)生態音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