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國奇遇記之“亞郵輪”業務
從海域而來的船務商機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葡萄牙政府就針對澳門海域問題而制定了一系列法律雛形;當澳門回歸祖國以後,根據國務院第一百一十六次常務會議通過之內容,明確地調整了澳門特區的陸地與海域的界線範圍(即現時眾所周知的“八十五平方水域”)。其目的是從特區長遠發展的戰略和整體利益出發,有關一切海洋功能規劃、科學開發、保育和海域使用各方面,亦都日趨成熟,例如:路氹的新城區正屬於填海造地一環。雖然,現時半島海床深度並不適合大型船舶靠岸,而且也沒有接軌國際的大型貨櫃碼頭;但不完全代表“亞郵輪”業務是不可行的。本澳大可展開“郵輪未滿,遊艇以上”的中間道路,例如:以總噸位、排水量、客艙數目及母港規模都介乎“郵輪與遊艇”兩者之間的新興船務,或可被理解為“河輪”的近親,來作為除賭業以外,另一種可持續發展事業。
船航兩業冀V型反彈
正當郵輪業務如日方中之際,竟然在去年底開始爆發全球性的病毒疫情。它除了對環球經貿活動構成了諸多不便之外,更加是郵輪業界的一道晴天霹靂。事關在疫情感染嚴重的國家與地區以外,嘉年華有限公司旗下的“鑽石公主號”也不幸地成為了新聞焦點,慘被稱為“海上監獄”。後來,在美國加州登岸的“至尊公主號”亦發現有確診乘客,郵輪與疫情的關聯事件接連發生,實在引起了全球不安。昔日,郵輪公司的業務發展及廣告宣傳,無不精益求精。從酒店式客服、內外裝潢、娛樂節目和行程安排,統統令人歎為觀止。在眾多郵輪中,以造價7.4億美元的“嘉年華魔力號”和13.5億的“皇家加勒比海洋交響號”最遠近馳名。而且藉着 “母港作業日”的專輯宣傳,在“魔力號”上約三百公呎的零號甲板(暱稱I-95,類似世衛的病毒命名,其實是指美國九十五號州際公路),將郵輪飯店總監、資深水手、貨物拖板車、緬因州龍蝦……以至更換每棧客房燈泡的繁忙工作,都刻劃得鉅細無遺。不過,最可惜的是:偵緝犬、安全團隊掃描和健康篩檢等好些把關元素,在COVID-19面前顯得蕩然無存,而航空客運業務情況亦如是。
天時、地利、人和
“郵輪未滿,遊艇以上”的業務開拓,表面上難與澳門扯上關係,但其實,從本澳出海暢遊的可行條件甚多:一、出奇的固定客量:雖然“鑽石公主號”在疫情期間失守,業務宛如跌至谷底;但旅客的熱忱卻不見減退。不然,就不會發生“至尊公主號”的情況,可見郵輪對二次體驗乘客的吸引力極大,這也是客觀存在的市場需求確據,而平均每艘大型郵輪的每周載客量達四千至六千人不等,是理想的旅遊休閒市場元素;二、造價承擔力:基於每艘郵輪造價皆數以幾億美元計算,實非一般發展中地區政府所能負荷。再者,澳門地勢三面環水、上連內地,並且享有“美食之都”的盛名,加上每年可觀的賭收數目,驅使本澳的經濟、物資補給鏈和餐飲技術上,比任何亞太地區都有雄厚的後發優勢;三、轉營的避風塘:隨着港珠澳大橋落成、金巴的興起,和港澳碼頭使用率連續下降20%至30%的狀況下,疫情的影響更顯得是雪上加霜,連同酒店業務無一倖免。熟手的房務管理、職業水手、貨運工人和船身維修技工等一眾專業人士,難以在一時之間集體轉營。為免相關失業潮的風險升溫,“亞郵輪”發展可成為他們的避風塘,並為日後疫情完結之時,為船務復興奠下重要的基石;四、科研的試金石:隨着流行病疫的防範意識提升,電子輔助檢測及消毒機械人等科研技術陸續登場。但無奈其試點局限在一般等待復工的辦公室內,成效難以取得觸目。基此,本澳科研團隊大可應用電子篩檢系統、無人消毒技術,在新拓船務市場大展拳腳。既可以攻破郵輪的盲點,從而挽回顧客對遊旅之信心,又可以讓成果引起世界關注,把“讓世界愛上中國製造”變得具體化;五、海上工筆畫:國際經貿活動飽受疫情衝擊,顯然障阻了“一帶一路”的陸、空兩路發展。倘若此時,在本澳或跨省合作推動“亞郵輪”業務發展,不單為經貿復甦的“海路”步伐定下了榜樣模式,亦有望成為國家建設“大寫意”下的一道“工筆畫”;六、跨地勢發展:從依靠地利優勢發展,到擺脫地勢規限的過程尤為重要。倘若本澳的海域連“河輪”也幹不下去時,不妨另謀海港作為投資對象,實行跨區、跨市、跨省合作。例如以合資形式由大連港、威海衛、青島、上海、廈門,以至海南,按收益的百分比供養回流,則本澳可作為股東,產業亦不再單一。
新 · 大航海時代
現時,除了香港的麗星郵輪之外,全球名列前茅的豪華郵輪公司大多為外國經營。例如:皇家加勒比、嘉年華等。雖然中資國貨未能躋身國際,卻極具潛力趕上。正如歷史上,西班牙和葡萄牙這對老兄弟早在一五○○年代前後海上稱雄,華士古 · 達嘉馬更加發現了印度航線,因而名留青史。不過一五八八年,西班牙的“無敵艦隊”還是被後來崛起的英格蘭擊破,又將天下交迭。因此,倘若祖國以澳門為“中葡經貿合作”的基點,以後優先發展遊艇、河輪、郵輪,甚至航母等海務事項,又與現時的航天技術充分結合,毅然在大風大浪中前進,其前途必貴不可言,而歷史巨輪又將再交迭重演。
少 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