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0年09月21日
第C09版:視野
澳門虛擬圖書館

綠色復甦

烏克蘭切爾諾貝利變成無人廢墟,卻迎來大自然 重生奇景。

綠色復甦

當我們不知疫情何時結束之際,一個又一個的預言已應運而生,並且登堂入室,進入主流媒體的報道。有些人包括專業人士,竟迷上研究甚麼外星人、未來人的預言,還好像傳教一樣,在朋友社交媒體群組中不斷轉發相關訊息,有些更關心地致電給我,講解預言內容,建議如何作好準備。他們說,最大的成本,就是不做任何事的成本。

好一句“最大的成本,就是不做任何事的成本”,這是金融從業員向你推銷時最喜歡說的話,只把現金放在銀行,甚麼也不做,乃是最大的風險,是耶非耶?不過,我倒同意世界的種種變化告訴我們,必須行動起來推動改革,不然這個地球便會付出最大的成本。

可是,我們這麼容易相信陰謀論,追尋超自然力量,可能是世界轉變得太快。因為當真相的複雜性超出了我們一般人的理解能力,得要用腦筋去理清時,人的惰性便期待一個簡單的答案,按一下快捷鍵便能知道來龍去脈,管它是真是假,只要夠趣味性,便足以令人爭相傳閱。

最近,又出現了一個“未來人KFK對未來四十年的預言”,其受歡迎程度超乎想像。該未來人對於未來地球環境的描述,除了戰爭之外,基本就是說,延宕氣候行動將造成人類社會巨大的成本。其實,何須未來人說呢,今次瘟疫本身便同大自然秩序受到破壞有關。

瘟疫帶給我們太多痛苦,經濟受到無可估量的打擊,唯獨環境可喘一口氣。有不少環保組織發現多條污染的河流變得清澈,海生動物可在岸邊自在散步,喜馬拉雅山於二百公里外終能用肉眼望見,而各大城市的污染指數也在下降,逐漸出現回歸自然的奇景。

這令我想到數年前探訪烏克蘭切爾諾貝利核電廠的廢墟。雖然受災地區荒廢了,時間也好像凍結在出事時的一九八六年,但人走了之後,自然竟就恢復了,一些野生動植物復育重生,把廢墟變成了龐大而無人的自然保護區,探訪者都嘖嘖稱奇。

我們不會想見到人類是大自然最大的敵人,而是能共生共存兼共贏。今次的疫情對人類當頭棒喝,全球各國正面臨經濟振興和氣候變遷的雙重挑戰。究竟我們應該如何從疫情中走出個未來?換言之,在後疫情時代,人類選擇故態復萌,還是可以借此“重啟”機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事實上,歐盟各國及韓國已提出一個綠色振興計劃,韓國更令人眼前一亮,其總統文在寅打出“綠色新政”(Green New Deal),要在二○五○年成為東亞第一個去碳化(淨零碳排)國家。試想想,韓國是世界第十二大經濟體,卻是第七大碳排國,如今能痛定思痛,決心革新,文在寅的氣魄使他的民望在疫情中不斷上升。

沒錯,連一些企業家也認為,今次疫情帶給了我們可能只有一次的機會,重建經濟足以抵禦下一個重大衝擊,也就是氣候崩潰。疫情過後,大家看到“綠色新政”是唯一的出路,就是解決氣候變遷,打造一個更永續的環境。

張翠容(香港戰地記者)

2020-09-21 張翠容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71063.html 1 綠色復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