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鏡——幫助醫生“探案”的放大鏡
當你發現面部長了一粒黑痣或是一片黑斑時,你會否懷着擔憂的心情去咨詢皮膚專科醫生的意見呢?傳統醫生可能會以病損的臨床表現去判定這痣或斑的良惡性,或者進一步建議行病損切除活檢去判斷。但皮膚鏡的出現,改變了這種做法,為患者提供了一個無創的診斷方法,免除了不必要的痛苦和對手術治療的恐懼。
皮膚鏡,又稱皮表顯微鏡。它既是一個高倍數的放大鏡,又可顯示肉眼看不見的病損結構。皮膚專科醫生拿着它如同偵探在查案,把病損放大幾十倍和觀察病損顏色找到種種蛛絲馬跡,把“壞人”(高度懷疑惡性病損)或“可能成為壞人的人”(癌前病變)初步給識別出來,再進一步通過病理檢查確診。
皮膚鏡,它是皮膚科醫生的“聽診器”。皮膚鏡最初是應用在黑色素瘤、血管瘤及毛髮疾患等方面。在應用的過程中漸漸形成其診斷方法體系及多種疾病的特徵表現。電子科技的進步使原來的簡便攜帶式演變成工作站式,工作站式的放大倍數較大且便於儲存圖像;另外觀察時光源亦演化成配備偏振光,便於觀察底層結構。在種種技術進步下,皮膚鏡目前已應用於黑素細胞痣、脂溢性角化、皮膚血管瘤、皮膚纖維瘤、紅斑鱗屑性皮膚病、各種毛髮疾病、尖銳濕疣、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各種癌前病變、色素性皮膚病及寄生蟲感染等各種疾病的輔助診斷。治療上已有學者應用於皮膚癌手術治療時肉眼邊界的測量。
皮膚鏡,它還是一座臨床和病理檢查的橋樑。在皮膚鏡發展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發現皮膚鏡下所觀察到的結構與診斷皮膚病的“金標準”——病理檢查有着各種各樣的聯繫。由皮膚鏡推測病損的病理結構對臨床診斷有着很大的幫助,也可豐富皮膚科醫生的診斷思路。
故此,皮膚鏡作為一項發展漸趨成熟的無創診斷儀器,存在很大的臨床適用性和發展空間。但當皮損表面增厚明顯時,因入射光不足而導致底層結構顯示不清可影響判斷。在這種情況下,判斷皮損的良惡性仍需依賴病理檢查。由此可見,皮膚鏡的主要作用是在病變較早期,臨床表現仍不典型時提供有意義的資訊給臨床醫生以期更早發現病灶,防範於未然。
鏡湖醫院皮膚科醫生 楊聲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