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而不惑
《論語》為政篇寫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這段話意謂每個人隨着年紀越長,對自己的生活、性格或價值觀都有更多的肯定,越來越不容易受旁人影響,個人的生活越來越自在。這確實是激勵人心的目標,然而,現實生活卻困難許多。不少青年會感嘆社會上各種工作崗位、晉升機會都已被前輩佔據,彷彿一出社會就開始追趕各種目標。三十、四十、五十都像是人生大關,如果沒有達到社會期望,例如找到好工作、結婚、生子、買樓等,就會被自己或他人標籤為失敗者或沒有能力者。
事實上,中年人是整個社會運作的重要基石,在社會層面他們是主要的生產力,承擔着經濟發展的任務。在家庭層面,他們是父母及子女經濟、情感、生活的主要依靠。與此同時,中年人卻也經歷着“中年危機”的考驗。是否該轉工,是否該創業,如何不被工作淘汰,如何在同一份工作中找到自我價值?以及婚姻關係的維繫、親子關係的經營、同時間照顧父母及子女的時間管理、退休規劃、健康管理、財務管理、個人興趣發展等一連串需要解決的問題,讓不少中年人感到身心壓力很大。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今年爆發,使得本地乃至全球的經濟活動大受影響。不少經歷失業及放無薪假的人,過着“食穀種”的日子。對於需要負擔家計的中年人而言,真是面對非常大的挑戰。壓力帶來的可能是憂鬱、焦慮、沮喪的情緒,並可能引發失眠、食慾及性慾不振的身體反應。壓力會讓人產生更強的防衛心及攻擊性,顯現出來的就是對人對事顯得不耐煩,容易發脾氣,常與人吵架,甚至大打出手。
如果你意識到中年的自己或者是家人近來脾氣很大,情緒控制很差,或者經常悶不吭聲,沒有心機,請留意,負面能量正在累積中,必須要盡快處理。
全球經濟環境的困境,並非個人能改變,失業或放無薪假更非個人的問題或代表失敗,但我們可以聚焦在自己可以控制的範圍上,除了保持運動及固定的生活作息外,與信任的親友保持聯絡與交往,這也很重要。社交關係不但有助紓緩情緒壓力,亦有可能開拓不同的工作機會。
然而,如果遇到有人用尖酸刻薄的話對你的生活提出質疑,除了考慮到對方可能是處於高壓狀態才出現攻擊性的語言外,也可以選擇暫時的離開避免衝突,或者不卑不亢地告訴對方,負面的話語並不會有助改變情況,積極的幫助才有助改善生活。請記得,“四十不惑”的真正意思是:一個人到了四十歲,經歷了許多,已有自己判斷是非、善惡、好壞、美醜的能力,代表着我們具備不受別人影響的能力,也意味着我們有抗壓能力。
德 蘭
澳門心理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