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二期被迫暫停及新冠疫情重大考驗
廣州港深水航道拓寬完工
【本報記者廣州電】二萬一千立方米的“浚洋1”號耙吸船近日在南海劃出了最後一班次優美的航跡線,標誌着粵港澳大灣區、廣州市建設國際航運中心的“頭號工程”——廣州港深水航道拓寬工程最後八點二公里航段順利完成基建疏浚施工任務,即將全線投入使用。
二期工程曾經暫停
廣州港深水航道拓寬工程自二○一六年十月一期開工,歷經四年時間,共完成六個標段施工,前期協調難度、施工難度、投資金額均為廣州港航道建設歷史之最。在此期間,還經歷了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考驗,廣州市港務部門在變局中,矢志不渝推進工程建設,終於在“十三五”的收官之年順利完工,為廣州港下一個五年發展贏得了主動權。
二○一七年,一期工程一至三標段完成基建疏浚,投入使用;一八年,準備二期工程建設時,國家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全面停止新增圍填海項目審批,原設計中採用龍穴島北部吹填區作為二期工程疏浚土處理區的方案已難以實施,工程被迫按下了“暫停鍵”。
在廣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經過不懈努力,拓寬工程四標段於一八年十二月順利開工,與此同時,市港務部門馬不停蹄開展最後八點二公里航段施工的前期準備工作,去年七月完成概預算調整、十二月簽訂施工合同,今年四月二日辦齊全部證件,三日船舶正式進場施工。
貨櫃輪可雙向通航
中交廣州航道局有限公司集中調配優勢資源和力量,在最後航段投入了七艘大型耙吸式挖泥船參與工程建設,所有參與施工的挖泥船均實行“雙船長”制,由兩名經驗豐富的船長在駕駛台實現廿四小時不間斷帶班作業,加強全天候瞭望,做好避讓,為船舶安全施工和安全航行拉上“雙保險”,確保現場所有施工船舶和通航船舶的安全。
最後兩標段是拓寬工程六個施工標段中難度最高、工期最短、拋泥運距最遠、安全管理風險最大的施工段,是廣州港深水航道的“咽喉”所在,施工作業面狹窄,在短短八點二公里航段上,最高峰時有八艘耙吸船同時施工,廣州港務部門充分發揮自身在大灣區港口群航道、調度、引航的管理一體化優勢,做好施工管理與港口生產統籌協調,通過施工與生產船舶的調度安排,引航“零等待”等優質服務,在一百一十九天施工期內沒有發生一起安全、環保事故,完成了超過八億元的施工投資任務。
市港務局副局長徐紅雨表示,該工程將徹底結束珠江口至南沙港區大型集裝箱船舶單向通航歷史,實現全線十萬噸級集裝箱船與十五萬噸級集裝箱船(減載)雙向通航,為廣州市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再添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