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0年06月05日
第B12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筆雯集)孟子告子性善之辯

孟子告子性善之辯

《孟子》七篇,其中第六篇是〈告子〉,篇分上下。作為篇名的“告子”,其實是人名,他是戰國的思想家,提出性無善惡論,曾與孟子辯。他曾説:“生之謂性。”又説:“食、色,性也。”

性,究竟是甚麼?我對“性”的“認識”早在六七歲的時候,常被母親責駡:“咁大個仔都唔生性。”我之所謂“認識”,就止於此。因此肯定“性”是後天的事,人,本來就不懂性。

依《説文》的說法,似乎“性”是與生俱來的:“性,人之陽氣,性善者也。”蓋生謂之陽。《莊子 · 齊物論》:“近死之心,莫使復陽也。”而徐灝説:“生,性古字通。”周代金文中,但有生字,不見性字,知性字所起甚晩,乃生字之增旁體。今人恆稱“生命”為“性命”,以二字本同耳。

性字多義,生活也稱之為“性”。例如《左傳 · 昭公十九年》:戌曰:“吾聞撫民者節用於內而樹德於外,民樂其性而無寇讎。”這句話是沈尹戌説的:“我聽説安撫人民的人,必須在內部節用,而在外面樹立德行,人民安樂的生活(民樂其性)而沒有寇仇。”當然這“生活”與“性生活”無關。

上面説過,告子是戰國時的思想家,經常與孟子論戰,闡發了性善學說。孟子謂“人之初,性本善”,幾成為人們的口頭禪,可能因為孟子是亞聖。他反對告子“生之謂性”的觀點。

《淮南子 · 脩務》,説到不用學而言行就與大道相合者,堯、舜、文王是也。這應説是天性,與生俱來。不過也有沉溺於酒樂之中,不能用道德教導,父親訓而不從,賢師教而不聽的,丹朱、商均是這種人。說明人的品賦不一。“曼頰皓齒,形夸骨佳,不待脂粉芳澤而性可説者,西施、陽文也。”而齒歪眼凸嘴歪,雞胸駝骨,即使塗脂抹粉,也不能改變其醜的,嫫母、仳倠就是這種人。由此可證“人之初,性本善”之説,不是必然。

冬春軒

2020-06-05 冬春軒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49421.html 1 (筆雯集)孟子告子性善之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