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奩通脹”害苦女家
一法立,一弊生。由於法例不時被女家濫用,印度於二○一七年再立法規定,受害女家必須要出示證據,證明女子死前受男家需索騷擾,而且案子要先交給家庭福利委員會調查,成功立案後才可以拘捕兇徒。如此一來,行兇事件更難立案,罪犯隨時可逃之夭夭,或案發後多年仍逍遙法外。那些利用法例來向男家報私仇的女家,其實是害人的“攬炒”行徑,使更多受害女子沉冤難雪。
“嫁女貼大床”——印度女家付出巨額嫁妝予男家來完婚,及男女親家互相送禮,“埋單計數,逆差在女家”,在印度據說已有二千五百年歷史,可謂“自古已有”的惡習。報告指出,過去二十年情況越演越烈,同“嫁奩通脹”有莫大關係(估計亦同二○○八年美國引爆全球金融危機後,全世界政府長期實施“量化鬆寬”貨幣政策,不單引起資產價格一路上升,連嫁妝費及相關勒索也節節攀升,女家不堪負荷,拒付後而女兒遭殺有關)。
印度人口女多男少,造成女性在婚姻市場處於劣勢。印度每年赴西方求學,接下來落地生根的外移人口,又以年青男子居多,也造成男性人口流失。研究顯示,在受過教育的家庭,發生嫌嫁奩少殺媳的悲劇數字較低,原因應同受過教育的女性會維護自己權益的概率較高有關。然而,研究報告指印度多年來對教育的投入不足,教育資源的增加根本去不到城市外圍地區,因而教育起不到教化民智效果,不管立了多少項禁令,這種根深柢固的惡習,不單無法根除,還隨着現代社會人性的貪慾越來越盛而惡化。研究又顯示,由主張印度教民族主義的印度人民黨及其盟友執政的邦,嫁奩殺人數字,比中央政府直管的邦要嚴重。其他由國大黨及地區黨派執政的邦,未有明顯差別數據。
(總理夫人待遇揭印度女性悲歌 · 二)
沈 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