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澳門詳圖》的隱喻
一九七七年本報創刊十九周年,在八月十五日報慶前兩天,頭版刊出“擴大篇幅刷新內容”的預告,每日出紙由一張半增至兩張,本地新聞版擴充為兩版,“新園地”更新了多個欄目,零售價依然三毫子。報慶日裏贈送的《最新澳門詳圖》,它彷彿帶着隱喻,為日後“澳門日報回到澳門讀者中來”的革新作鋪墊。
就在剛剛過去的一年,“四人幫”倒台,華國鋒出任中共中央主席和中央軍委會主席,十年文化大革命宣告結束。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領導集體形成後,開啟撥亂反正,進行改革開放,探索一條適應時代巨變的生存之路。一九七七年內地恢復高考,並向港澳招生,在副刊課共事不久的小青年毅然放棄夜夜青燈的生涯,一番準備後考入了大學。
這一年,內地與港澳的交往開始活躍,中國象棋隊、中國乒乓球隊、重慶雜技團、廣東足球隊等蒞澳表演。澳門製造業如紡織、製衣、玩具、光學儀器等行業開始進入黃金時期,經濟發展促使法規上軌。無論入學、考車牌、置業、營商、立契、申請電話、登記結婚、旅行、留學,都離不開身份證。但從前的不嚴格引致漏洞多多,辦起手續來百事不利。以個人為例,當年未滿十二歲隨母親到龍嵩街警察局申請身份證,為了順利取得,虛報了出生年月日和出生地點;有些老澳門終其一生都沒有領取身份證。當澳門居民關注自身利益或第二代的發展時,為了一張證件,須面對連串的補辦證明、更改資料等手續,行走哪些部門,如何以葡文“入禀”、認筆跡等等,衙門中人也語焉不詳,碰個軟釘硬釘是時有的事了。若然從出世紙、身份證、認別證、護照一關關打過來,把證件捧到手時,其功足可設宴慶賀。
那年,精通葡語的劉青華大姐剛到報社任職記者,她憑語言優勢深入採訪,掌握大量資料研究,撰寫成一組專稿,道出領取證件、華僑申請居留的訣竅。刊出前在頭版作預告,對盲頭蒼蠅似的居民助益甚大。
(日子輕輕地過去 · 四十七)
林中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