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0年05月22日
第C04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筆雯集)異路而同歸

異路而同歸

《淮南子 · 本經訓》:“五帝三王,殊事而同指,異路而同歸。”指,是旨趣;同歸,即同道,或謂同一歸向。舊注謂“同歸修仁義”。《鹽鐵論 · 論儒》也有類似之語:“聖人異途同歸,或行或止,其趣一也。”無論《淮南子》抑或《鹽鐵論》的“異路”或“異途”,其所歸的終點都是仁義。只要目標正確,則無論你從甚麼路走都沒問題,道路有海陸空三種。雖説三種,不過其中又分為康莊大道和羊腸小徑,更少不了偷渡、“屈蛇”。

提起偷渡“屈蛇”,又聯想到同歸的目的,除了仁義道德與不仁義、非道德的,譬如發財,本來就是光明正大、目的是正確的,所謂“生財有道”。但道之不同,亦達到發財目的。“發財”之稱謂雖同,但其旨則遠矣。

話説曾子在武城居住的時候,越國軍隊來犯。有人對曾子説:“敵寇快要來了,為甚麼不走避?”曾子説:“好吧!但不要讓別人寄居我這個家,不要破壞一草一木。”當敵寇退了,曾子又説:“修理好我的屋宇牆垣,我要回來居住了。”曾子回到武城,有人説:“武城的人原是很尊敬曾子的,可是敵人未到,他已逃之夭夭,給老百姓留下一個不良印象。”沈猶行對這事替曾子辯護,謂曾子所住的地方就是沈猶行的屋,當時曾子有七十個學生跟隨着他。

另一件事,是子思居衛,齊軍來犯,有人勸子思逃避,子思不從。他説:“我要與國君同進退,守住國土。”同樣是敵人來犯,然而曾子走避兵燹之亂,而子思寧願拋頭顱,灑熱血。孟子説:“曾子、子思同道。曾子,師也,父兄也;子思,臣也,微也。曾子、子思易地則皆然。”孟子是説:曾子是一位老師,相當於七十名學生的家長,他有責任保護這班弟子,所以走避;子思,身為人臣,地位卑微,他盡忠是正確的,假如兩者位置互換,結果是相同的。

走與不走是“異路”,曾子保護學生,求仁;子思衛國,取義。目的相同,正是“同歸”。

冬春軒

2020-05-22 冬春軒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46617.html 1 (筆雯集)異路而同歸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