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星期一
2025年02月24日
第B01版:要聞
澳門虛擬圖書館

中央一號文件聚焦“三農”改革

在位於黑龍江雙鴨山市的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友誼分公司第三管理區水稻智能育秧中心,技術人員調試水稻智能育秧生產線。(新華社)

工人在山東濰坊市的濰柴雷沃智慧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物流倉儲區停放剛生產的插秧機(新華社)

在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趙橋鄉一處麥田,農民駕駛農機開展田間管理。(新華社)

中央一號文件聚焦“三農”改革

【本報訊】據央視網二十三日消息:二○二五年中央一號文件如約而至,再次聚焦“三農”,為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擘畫新藍圖。

“三塊地”上下工夫

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表示,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是聚焦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來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所以“改革”的意味最濃!就是要用“改革”這個法寶來破解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面臨的難題和挑戰,從而實現鄉村的全面振興。

改革的重點,首要就是“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在“三塊地”上要進一步下工夫。

“承包地”,要抓好土地承包三十年到期,再延長三十年的試點工作,由原來的幾個省試點進一步推動擴大整省試點的範圍,確保承包地總體穩定順延來實現土地承包關係的穩定和完善。

禁城裡人買宅基地

“宅基地”,就是農民合法取得的住房,可以通過入股合作等方式盤活利用,但是在宅基地的改革過程中,要注意守住紅線和底線。城裡人下鄉到農村買宅基地這個口子不能開,退休幹部到農村佔地建房這個口子也不能開,這樣的底線要守住。

“集體建設用地”,要進行入市改革,重點是完善集體和農民的利益分配關係,確保建設用地的存量入市,嚴格控制增量,讓農民在入市過程中分享財產收益。

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涂聖偉稱,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突出“以深化農村改革來促進鄉村的全面振興”,文件裡提到改革的事項比較多,歸納起來實際上還是在地、錢和人三個關鍵要素上。

關於“錢”,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創新鄉村振興的投融資機制”,目的就是要發揮財政四両撥千斤的作用,然後引導、鼓勵金融和社會資本更多投入鄉村振興的各個領域。

關於“人”,涂聖偉認為涉及的主要是兩類人,第一類就是願意留在農村、建設農村的這部分群體,要完善相應的培育和發展機制,讓他們在農村廣闊天地裡各展其能、各顯身手。還有一類就是農業轉移人口,所以這次文件提到要切實解決他們最為關注的教育、醫療等方面的問題,讓他們盡快在城市落下來,融入到城市中。

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人、地、錢方面各有自己的改革任務,只有形成協同效應,才能充分保障我們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行穩致遠。

提農業新質生產力

金文成指出,農業新質生產力的內涵是比較豐富的,包括現在的生物育種技術、無人機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和數字技術等,這些應用能夠有效改變農業生產發展的狀況,對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具有重要意義。要把握住這次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機遇,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要抓好頂層設計,從制度層面、政策層面來構建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來支持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同時,要構建農業的科技創新體系,提升科技創新的能力和水平,打造我們的自主創新平台,利用這些平台來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為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中國農業大學副校長林萬龍表示,中國式現代化一個重要的特徵是人口眾多的現代化。怎麼確保中國的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的供給?在這個方面需要大幅度提高農業生產力,因此,現代前沿科技的應用非常重要,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建設成“農業強國”。

涂聖偉稱,新質生產力,首先是科技創新,顛覆性技術的推動,還有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產業的轉型升級,所以我們看到數字技術在農業領域、鄉村領域的應用,它不僅帶來了傳統生產模式的改變,還帶來了一種新的發展模式,就是城鄉居民需求端的反向驅動,從而推動農業標準化、規模化的生產。

2025-02-24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395101.html 1 中央一號文件聚焦“三農”改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