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不足的勵志電影
易烊千璽憑《小小的我》入圍三十七屆東京電影節,在上映前已獲得很大討論聲量。電影影射的內容相當複雜多樣,從社會殘疾人弱勢群體,到殘疾人的情慾愛慾,到東亞家庭的痼疾創傷,以及兩性平等和女性母職議題。然而輻射的範圍相當廣泛,易烊千璽扭曲的臉龐和身軀,對腦癱患者的演繹也相當賣力,但電影似乎敘事過於虛浮,許多議題被提出也沒有在劇情中有進一步的探討和後續。
外婆年輕時和丈夫離異,沒錢撫養孩子,只能前往西藏開店掙錢。歸來時女兒已十五歲,從此母女之間難免隔閡。多年後她仍無法釋懷母親當初的缺席,似乎自己不是她親生孩子。電影中家人每次衝突對峙和大段沉默,指摘對方最痛處,撕開傷疤大加攻擊。例如母親對兒子缺陷的直言,“老師要站在講台上,要面對那麼多的學生和家長。人家正常生都招不過來,為甚麼要招你這樣子的?”劉春和反擊,“好嘛,是哪個把我生成這個樣子的嘛”、“我覺得你特別惡心,陳露,你真的很虛偽。”
然而現象和問題被鋪展在觀眾面前,卻無後續了。女性的現實困境、東亞孩子的成長創傷、腦癱患者的弱勢處境,這些多少關切每個人生活的嚴肅議題,卻以劉春和成功錄取大學、母親再生了一個女兒,就作為結束。沒有溝通、沒有解決,反而是以其他看似“幸福”的步驟,轉移了對於問題本身的焦點,這是電影非常可惜的地方。更顯得上述真實的苦難,完全成了給主角的陪襯。電影的突破點之一,是挖掘了殘疾人對情慾、愛慾的渴求,女孩雅雅好奇詢問,“你會勃起嗎?”說完笑得樂不可支。劉春和認真解釋,自己是一個成年的具有性需求的正常男性,當然會勃起。導演以性慾強調了他的殘疾軀體,其情感、需求、對愛的渴望,與其他人別無二致。電影更有創意地拍攝兩次劉春和的夢境,從深夜在草地奔跑,到雅雅撕下他的皮膚,意味着蛻繭成蝶,殘破軀體重獲新生。兩次夢境相當意識流,更不落俗套暗示春夢旖旎。而春夢後的夢遺,劉春和偷偷清洗內褲,拍出了青少年的青澀和殘疾人的隱晦秘密。
電影的劇情不太經得起推敲,例如易烊千璽為了演出腦癱患者,不但暴瘦見骨,表演全程都在大幅抖動。然而腦癱患者也分輕度和重度病情,像他這樣身體、臉頰無法控制地大幅扭曲顫抖的重度病情,是否能開汽車、打鼓、當老師呢?是否是導演為了塑造“腦癱患者的新生”,強行忽略開車、當老師可能為他人造成的安全隱患。劉春和作為二十歲成年人,看見母親突然身材變形、長胖,飲食控糖,竟然毫無覺察,最後母親生下女兒才得知她懷孕。而他在外面認識幾天的女孩雅雅,為了她就立刻去學開車,卻對母親希望他練手以便寫字的建議,置若罔聞。是否他潛意識認為家庭辜負他,將外婆、母親對他的多年照顧,視作理所當然。電影透視家庭成員的分歧和痛苦,再以反轉的形式,試圖營造破碎家庭走向重生。不過讓人無法忽視的邏輯漏洞、那些被提出又被輕置的議題,讓人細思其底層邏輯,只對其溫馨勵志的故事主調,感到離地虛浮。
高 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