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梗說起
說是近代史上第一個被困緬北,後來被妻子救回來的人,叫做爾康——是不是突然破防?有讀者留言說,原來電視劇都是根據現實改編的。
雖然《六個夢》是我看言情的啓蒙,但《還珠格格》的電視劇實在看不下去,所以很意外緬北惡勢力那麼早就被瓊瑤阿姨寫進劇情。看着留言我突然想到一個問題,人之初都純良無害,究竟是先有壞人還是先有把人教壞的作品?
曾有人建議我寫小說,也曾構思過,後來發現,要凸顯矛盾,烘托主題,必然要設計負面角色和惡劣情節,通過對比,通過曲折坎坷的成長與考驗,才能塑造耐看的人性輝光。描寫那些,作者得一邊成為俯瞰全局的操控者,一邊要成為那個角色去思考、表達,還要去設計、組織那些或陰沉恐怖或極致腐朽的情節……我不想去虛構那些惡,何況從文學作品到網絡爽文,什麼樣的文字沒有?所以不用再多一個換湯不換藥的人性博弈的編造者了。
文學、影視作品裏的情節所導向的價值觀,對觀眾的影響是必然存在的,那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明示。人之初,性本無善亦無惡,襁褓中的嬰孩只求溫飽,即使是詐騙犯及一些十惡不赦的壞人,曾也是這樣的嬰孩。雖然大多數作品都標榜正能量,但那些原本不懂負能量處理的觀眾,可能因那些襯托對比的負能量情節而學會那樣的處理方式,於生活中遇到類似的情況,就會條件反射一般地去模仿應對。所以,好的教化裏不應有為襯托良善、堅韌、奉獻等優秀品質而頻出反面教材——向陽而生總不及泥沙俱下的速度。
惡不需學習,因慾望這個東西在方方面面拉扯着我們滑向無底深淵,而善、愛、感恩需要引導與示範。不然,人們會以為被安全與溫暖環繞是理所當然的,而不懂愛出愛返。
古 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