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5年01月19日
第B08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海角片羽)高考的“改革”

高考的“改革”

去年十二月十一日、十二日,是四十七年前我在崇明島進出考場的兩天。那是“文革”後大學首次招生考試,由於時間緊迫,各省、直轄市自行命題和確定日程,而非以後的全國統考。正是通過這次應試,我和被錄取的其他考生一樣,人生之路出現了急轉彎。

中央文史研究館、上海市文史研究館合辦之《世紀》為紀念這一歷史事件,將“恢復高考”作為去年徵稿主題之一。我寫下憶述從最後一批下鄉知青到高考恢復後首批大學生的長文應徵,並提供當年收到赴郊區落戶務農的通知書、參加高校招生文化考試的准考證、大學錄取通知書信封及入學注意事項等,還從網上搜索下載一九七七年十月二十一日《人民日報》,頭版刊有新華社電訊〈高等學校招生進行重大改革〉和該報社論〈搞好大學招生是全國人民的希望〉。拙文配上這些圖片在《世紀》雙月刊第八期刊登後,獲數個公眾號轉推,閱讀點擊量可觀。

可是當我看到該主題的另一篇徵文有幅配圖也是報紙版面,新聞標題為〈改革高等學校招生辦法〉時,很奇怪怎麼與拙文配用的《人民日報》圖片如出一轍;再看說明文字,卻是一九六六年六月十八日上海《解放日報》,那則新聞導語稱:“中共中央、國務院六月十三日發出通知,為了徹底搞好文化革命、徹底改革教育制度,決定改革高等學校招生考試辦法,並且決定將一九六六年高等學校招收新生工作推遲半年進行。”作為新華社從北京發出的電訊,《人民日報》等各地報紙必定會刊載。讓我頗感驚訝的是,七年前即高考恢復四十周年時,自己曾在“新園地”刊文評說高考的存廢之事,卻不知道當年廢除高考,用的竟也是“改革”的名義。

配有這張報紙圖片的文章作者憶道,他一九六六年六月高中畢業,準備投入高考,不料等來“推遲半年進行”的消息。所以,他對此刻骨銘心:這“推遲半年”,實際上推遲了十一年半。等到他進入考場第二天,已是三十一歲生日。我讀罷也很感慨:前後兩份報紙的圖片顯示,“文革”初廢除高考,被稱作“改革”;“文革”後恢復高考,也被視為“改革”。這樣的史事記載,或多或少令人覺得有些滑稽而費解。

答案,在於前後兩次高考“改革”的更替。第一次改革“推遲半年”,實際上廢除了原有的高校招生及考試制度,直至一九七○年改為招收工農兵學員,由基層群眾推薦,主要依據個人表現,無需文化考試。於是,被錄取的學員文化程度大多較低,學習專業知識相對吃力,教學進度很難落實;並且,招生中“走後門”的事情屢有發生;更不用說,所謂家庭出身不好的青年都被剝奪了上大學的權利。有鑑於此,一九七七年復出不久的鄧小平副總理採納大學教師的建言,報請決定高校招生面向所有青年,恢復文化科目考試並擇優錄取。這後一次改革,是對“文革”初宣佈、“文革”中推行的改革的否定。我恰好遇到後一次改革,與被前一次改革耽誤多年的高中畢業生,成為同級大學生。幸與不幸,端看身處哪一次“改革”風口。

賀越明

2025-01-19 賀越明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388875.html 1 (海角片羽)高考的“改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