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愛與女人之愛
——評《好東西》
將一部涉及現當代女性主體性思潮探討的作品處理得輕鬆詼諧、老少鹹宜無疑是相當困難的。輕喜劇式的女性電影《好東西》,體現出女性導演創作過程中,對於意識形態探討與大衆文化接受之間的平衡嘗試。
邵藝輝導演關注中年人,尤其中年女性情感,這從《愛情神話》開始便初見端倪。在她的作品中,母親形象往往被賦予更深的情感層次。《愛情神話》講述的是一位離異的中年男性老白(徐崢飾),在婚姻與愛情的困境中試圖尋找人生的意義。影片揭示了當代中年男女面對愛情、家庭與自我實現的多重困境。片中的一場關於“一個女人如何才算完整”的中年男女圍桌夜談,在影片播出後引起大衆討論——“一個女人這輩子沒掙到一百萬是不完整的”,“一個女人這輩子沒為自己活過是不完整的”,成為“一個女人,這輩子沒小孩是不完整的”的調侃式反駁,從女性角度探討了有關金錢、愛情、家庭等不同層面的自我認同。
如果説《愛情神話》仍以徐崢演出的中年男性老白,作為串起女性故事的主要人物。那麼《好東西》直接聚焦到單親母親群體,影片講述要強的社會記者王鐵梅(宋佳飾),離婚後她帶小孩王茉莉(曾慕梅飾)搬到新家,結識了戀愛腦的鄰居小葉(鍾楚曦飾)。兩位性格迥異的女性,開始溫暖彼此,互相慰藉。《好東西》的情感以及意識形態核心是重新表達母親形象,其一是女性主體性突出的自強。女主角王鐵梅的名字已有意味,因為鐵梅的媽媽愛看《紅燈記》,所以給女兒取了跟女主角一樣的名,而姓氏“王”則來源於導演的母親。王鐵梅小時候嫌自己名字土,長大後卻覺得很有力量,像是槍炮和玫瑰。王鐵梅的名字蘊含着兩代女性從革命年代到現當代的自強,而邵藝輝導演對母親姓氏借用,又以母女之愛連接了影視和現實空間。
另一重要形象表達在於“母愛”與“女人之愛”的融合敘事。母親形象在過去觀念中突出“去愛情化”特質,常被視作脫離個人情感,為由父母、丈夫、子女構建的家庭無私奉獻、犧牲的道德象徵。然而,《好東西》打破這一傳統框架,將母親塑造成既充滿母愛,同時有自己情感需求和自我價值的現代獨立女性。《愛情神話》和《好東西》中的女性主角是游離於婚姻關係外的中年女性,由此她們的愛情敘事不直接與普世社會道德形成對沖,而是向對“母親”的刻板“聖女”印象發起衝擊。母親們不再作為符號化的“賢妻良母”,而作為有權利去愛和被愛,同時追求家庭和社會價值實現的,有血有肉的人。
突破傳統形象規訓的不只是母親,還有女兒。《好東西》中,女兒以被平等尊重的成人姿態進入母親的戀愛場域,她能夠接受母親離婚後認識其他男人,為母親辯駁,而母親得以從“聖女”形象鬆綁。同時女兒也不被視為在一段充滿犧牲的親緣關係中的“母職懲罰”,而是愛與尊重的延續,這或許便是觀衆被感動的原因。電影讓人感覺到女性角色被愛着,女人被愛着,人被愛着。相對應的,這份愛在影片中不僅來源於女性,而是流轉於不同性別、年齡、關係,構建出了人們理想中的世界大同景觀。在情感互相尊重的自由表達中,每個人都在愛的滋養下變得柔軟和完整。
倪雨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