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車
早陣子,社交平台上又有人討論澳門何時引入網約車。這個話題並不陌生,但每次提起,總能惹起爭議。在澳門,“打的”並不容易,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甚至在維基百科上,有一個詞條叫“澳門計程車亂象”,專門描述澳門的士服務的良莠不齊。
恰巧,近日的一則新聞也引人注目——美國舊金山地區的Waymo無人駕駛出租車訂單量,已經超越了傳統計程車。與此同時,在內地,無人駕駛出租車服務“蘿蔔快跑”也已在多個城市展開測試營運。
當時“蘿蔔快跑”面世,便獲得廣大網民支持。他們紛紛表示,有了無人駕駛,夜間搭車再也不用擔心司機心懷不軌或繞奇怪的路,也不用擔心司機駕駛途中路怒症發作了。
科技推動着社會前行。如今在內地打網約車,已是再平常不過的日常生活場景。由於價格較傳統計程車實惠,網約車幾乎成為大眾首選出行工具。然而,回顧不久前,網約車的崛起之路還備受打壓。
二○一四年,北京、廣州、上海等多個城市曾爆發計程車司機罷運,抗議滴滴專車搶奪客源。二○一五年,重慶市區發生近千名計程車司機集體罷運的事件。但即使如此,仍無法阻擋網約車最終成為市場寵兒。
對比內地的迅猛發展,澳門的交通現狀卻顯得格外滯後。澳門的計程車,長期供不應求,而目前政策對網約車的限制,或可為傳統的士行業築起一時的護城河,暫時保護其市場地位。然而,隨着科技的進步和市場需求的不斷提升,或許終有潰堤之日。
科技大勢,無人能擋。我們應做的,是協助那些受變革衝擊的群體平穩轉型,竭力緩解市場轉變為他們帶來的陣痛。因為變革雖然痛苦,但停滯更為可怕。
木 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