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又如何?
在一個研究中,兩位競賽者表現相同,但在結尾有小失誤、把咖啡濺到自己身上的一位反而更受喜愛。此外,有不少研究告訴我們,適當地展示自己脆弱的一面,反而更顯人性化,讓他人感到易於親近。相反,傾向壓抑脆弱面的人,會更容易在關係中感到羞恥和動怒,因而無法與人建立真正的連繫。
所謂“好”和“完美”,其實並沒有單一而牢固的標準。比如“侘寂”便是源於日本禪宗的一個美學概念。它認為事物的缺陷和無常,正是其美和獨特性之所在。因此,器具的裂痕、破損的木材、殘餘的油垢,都被視之為美。而在文章前段所提及、那個因外形而被人嫌棄的怪青椒,最後卻成就了攝影師愛德華 · 韋斯頓最具標誌性的作品系列——扭曲的青椒宛如婀娜的人體雕塑,照片更被視為靜物攝影的典範。
【摘自:〈不需要完美得可怕:我們都可以真實而美麗〉,丘宛鑫,晴報,二○二四年十月十八日】
歲末歲初這些節慶密集日子,總是會燃起大家心中那股與人攀比的念頭。這或是因為親友聚首時的近況分享,也有可能是源於別人在社交媒體上分享的“年度回顧”、“新年展望”,令人不期然將自己與身邊的人作比較。
比較是否一定不好?當然不是,比較能激起大家令自己變得更好的決心,無形中變成一股正面的動力。但比較固然有其不好的一面,尤其是當我們只抱持單一標準,在比較過程中以僵化的思維,將一切可比或不可比的因素單純量化後作計算,那麼,縱使偶爾能在過程中獲得自覺優於別人的自信,但長期下來,根本就是一場無了期的精神內耗。
新一年,祝願大家不必比較,都能發現自己“好”和“完美”的一面。
穆 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