絢麗多彩
——聽“火樹銀花”音樂會
十二月一日晚,澳門中樂團假澳門文化中心綜合劇院演出了“慶祝澳門回歸祖國二十五周年——火樹銀花”音樂會。
整場音樂會洋溢着熱烈喜氣的氛圍。從演出節目的安排來看,由開始的《節日序曲》,接着京劇鑼鼓“八大錘”的《大鬧天宮》,慶回歸的《澳門狂想曲》,童聲大合唱《七子之歌》、《我和我的祖國》,到改編自耳熟能詳的山東民歌和電影插曲的《蒙山沂水情》,及表現偉大祖國“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浩然之氣的《海納百川》。就看這樣的節目編排已見真章。
今筆者就對兩個也算是“壓軸”的節目淺談觀感,即上半場新編的、由柳琴與葡萄牙結他雙協奏的《澳門狂想曲》,及下半場由二胡獨奏的《蒙山沂水情》。
《澳門狂想曲》是關廼忠老師一九九一年應澳門中樂團委約所創作的作品,同一時期還有其他改編自葡國法多音樂的樂曲,如廣播民族樂團姜克美所演奏的《黑眼睛》、《海之歌》等多首作品。而《澳門狂想曲》和《海之歌》較有影響力,後來中樂團到葡國巡演時,就把它們介紹給葡國聽眾,廣受歡迎。
這次改編的狂想曲為柳琴和結他與澳門中樂團雙協奏,新版本比原作更豐滿和完整,演奏時既有柳琴與結他的對話,更有結他與樂隊熱烈的情感交流。樂曲以葡國法多音樂為主旋並多次出現,從柳琴和結他的深情對話,上升到結他與樂隊的共鳴交融,表現了不同文化的和諧相處和歡騰的節日景象,象徵兩國民間的跨國情誼又緊扣“回歸”的主題。
下半場,晚會的高潮出現在于紅梅老師的二胡獨奏《蒙山沂水情》中。于紅梅老師是中國二胡界天花板級別的演奏家,是演奏抒情大師,深受聽眾歡迎與愛戴。除了這首“沂水情”外,其他如《別亦難》、《紅梅隨想曲》等專業樂曲也是于紅梅老師的經典之作。
《蒙山沂水情》是于紅梅老師和李尚謙老師根據山東民歌《沂蒙山小調》及電影插曲《沂蒙頌》編創的作品。演奏自己的作品時,那種理解更是深刻和傳神。樂曲開頭那種細膩委婉,把對家鄉深情款款表現得淋漓盡致,讓人有一種百聽不厭,欲罷不能的感覺。最後應觀眾要求,再加演一曲《女人花》滿足熱情的觀眾,把音樂會推上高潮。這場“火樹銀花”音樂會值得讚嘆,也感謝澳門中樂團的精彩演出!
吳良資
(圖片來源:澳門文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