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們老去之前
瓊瑤女士去世了,這個跨越了好幾個時代的名字,一生精彩絕倫的戲,在今年冬天落幕了。
我對瓊瑤作品的主要認識,和許多“九○後”一樣,應該是紅極一時的《還珠格格》。印象最深刻的是後來由她填詞、動力火車所演唱的那一首主題曲《當》。那是由漢樂府《上邪》改編而來的,過去每次在KTV必唱的一首歌。還記得我第一次聽到“當春夏秋冬/不再變化/當花草樹木全部凋殘/我還是不能和你分散”時,因嚮往這種愛,而有落淚的衝動。
作為中文老師,我要怎麼與學生介紹這個在文學技藝上或許稱不上高大上、但在大眾文化與歷史記憶中又極其重要的作家呢?瓊瑤離開的方式,是當前環境可以言說的嗎?我反覆讀了她最後一次在社群媒體發出的文章:“上蒼對於生命的過程,設計得不是很好。當人老了,都要經過一段很痛苦的‘衰弱、退化、生病、出入醫院、治療、不治’的時間,這段時間,可長可短,對於必將老死的人,是多大的折磨!萬一不幸,還可能成為依賴‘插管維生’的‘臥床老人’!”
四個字在我的耳際慢慢浮現出來……上個月,外公在台南奇美醫院安靜地離開了。安靜,但或許是痛苦的吧,如同瓊瑤所說的,插滿管線,臥床不起。四年前,爺爺或許也是這樣寂寞的。儘管有孝順的兒女和不虞匱乏的物質,但疾病使他的眼中顯露出年幼才有的驚惶與無助,大過他半生所經歷的一切險惡的風浪。
“如何使‘老有所終’?”我在黑板上寫下這個問題,又抄下一段《禮記 · 禮運》。我以前總覺得,“大同”說的是很遙遠的烏托邦,最近才明白那是一系列非常接近我們生活的真實許願。我邀請高三的學生們一起思考,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也許,答案不會隨着作業截止日期到來,但願能在我們所愛之人老去之前到來。
苦 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