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4年12月14日
第A05版:澳聞
澳門虛擬圖書館

澳三文獻列世界記憶來之不易

楊開荊

澳門教區檔案文獻具研究價值

楊開荊:回歸後政府民間重視歷史遺產

澳三文獻列世界記憶來之不易

澳門文獻信息學會理事長兼澳門城市大學世界記憶學術中心協調員楊開荊指出,“世界記憶項目”分為三個級別,包括國際、地區和國家級。至今全球共有四百九十六項文獻遺產入選《世界記憶(國際)名錄》,收編的是符合世界意義入選標準的文獻遺產,中國就有十五項位列其中,包括澳門兩項 ,得來不易。

十六世紀中葉以來,澳門與外部世界有着廣泛接觸和交流,在保留中華傳統的同時,也以開放態度廣泛接納西方文化,因而遺存的遺產資源具有特殊的意義和普世價值。一九九九年澳門回歸祖國以來,得到國家全力支持,實行“一國兩制”、“澳人治澳”及高度自治方針,澳門文化出現全新景象,特區政府和民間對歷史遺產的重視,也提升到新高度。

明確澳非遺定位

因特殊的歷史發展,澳門形成的歷史文化資源非常豐富,彰顯在國際舞台,如世界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及記憶遺產等,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相應國際級別的名錄中。

楊開荊指出,澳門雖有相對悠久歷史,融匯中西元素,但真正引起社會關注,提升到國家甚至國際的層面,是在回歸之後。二○○六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公約》在澳門正式生效。自此,文化局及社會各界便積極展開非遺保護和申報名錄工作,並於二○○八年訂立《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評定暫行辦法》,令非遺在澳門有更明確定位,進一步推動和落實。

其次,回歸之後開始受到社會重視的重要歷史遺產,包括三項文獻遺產入選《世界記憶(亞太區)名錄》的項目。其中澳門教區檔案文獻,反映澳門在十六世紀以來中西文化交流的橋樑作用;功德林寺院文獻史料,見證民初時期嶺南地區首家女子佛教學院誕生;漢文文書則體現清政府時期,澳門作為中國領土的主權地位。

歷史城區涵蓋廣

“澳門歷史城區”涵蓋中西文化以及社會發展的豐富元素,有宗教色彩濃厚的教堂、廟宇、墳場;有反映政治和權力的炮台、議事會、兵營、城牆;有涉及社會公益的慈善機構、公共圖書館;還有專為藝術表演而設的劇院;不乏融匯嶺南建築特色的名人故居,體現生活場景的小廣場。

澳門是一個多元文化共存的社會,傳統風俗、民間信仰,各種節慶成為居民生活的一部分。回歸廿五年,當局先後開展一系列保護與傳承工作,包括制訂法律作出規範,全面普查本土具潛在價值的非遺項目,並在本地設立非遺名錄,申報國家和世界級的名錄等。政府也就非遺傳承人,以及推廣教育的範疇予以推廣。

世界記憶關注的是文獻遺產,包括手稿、圖書、檔案,任何介質的珍貴史料及口述歷史的記錄等,旨在搶救和保護世界範圍內正逐漸老化、損毀、消失的人類記錄,以此保護人類共同的記憶。她希望當局未來可進一步思考申報更多文化項目入選相關《名錄》,發揮這些遺產資源的作用,尤其是在文旅、凝聚大眾情懷,提升文化軟實力。

2024-12-14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381343.html 1 澳三文獻列世界記憶來之不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