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往江門半句鐘 織密灣區立體交通網
黃茅海通道今午試運
【本報記者廣州電】廣東交通集團今日發佈,國家重大工程黃茅海跨海通道今日下午三時通車試運營,為粵港澳大灣區跨江跨海交通網絡再添“關鍵一橫”。廣東珠海至江門約三十分鐘可達,進一步織密大灣區立體交通網絡。通車試運營初期,黃茅海跨海通道暫時免費通行,詳細費用另行公佈。
小蠻腰設計減影響
黃茅海跨海通道於二〇二〇年六月開建,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佈後首個開工建設的跨海通道工程,將充分發揮港珠澳大橋西延線的功能,改變粵西沿海地區與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區域通道單一的現狀,加速大灣區經濟一體化,為區域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黃茅海跨海通道起於珠海金灣區平沙鎮,設高欄港大橋和黃茅海大橋兩座主橋,東連港珠澳大橋,西連新台高速並與西部沿海高速相交,止於江門台山市斗山鎮。兩座大橋共有五座主塔,創新採用“小蠻腰”造型,單塔約九十層樓高,最寬十八米、最窄逾八米。“小蠻腰”設計不僅可盡量减低影響大型貨輪通航,也能針對黃茅海海域颱風多發的特點减弱風力影響。
黃茅海跨海通道全長約卅一公里。其中跨海段十四公里,除兩座主橋外,還包括隧道兩座,互通四座,服務區一處,採用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設計時速一百公里,使用壽命一百年,批覆概算一百二十九點八五億元人民幣。
耗資百三億用百年
過去,從珠海金灣到江門台山需要北上繞道,先進入西部沿海高速公路,再通過崖門大橋跨越崖門水道,最後向南折返。現在,經黃茅海跨海通道從珠海高欄港到江門台山變為跨海直達,車程由一小時縮短至三十分鐘以內。
創新技術智能護橋
俯瞰黃茅海跨海通道呈現一個大寫“C”字,涉及廣泛而複雜的交通設施和機電工程建設。為了兼顧安全、高效、經濟、環保等因素,創新設計方案,例如複合型燈桿技術,集視頻監控、雷達監測、廣播、5G移動信號覆蓋和照明功能於一體,不僅降低成本,還增強了駕駛的舒適和安全。在軟件和硬件上應用了信息技術創新版收費系統、雷達探測與計算機視覺融合技術、AI智能分析以及無人機自動起降巡護系統,能有效提升通行和應急響應效率。
廣東交通集團介紹,通車試運營初期將暫時免費通行,待收費標準獲批後始收費。據廣東省發改委昨日通告,本月三十日在廣州市召開黃茅海跨海通道車輛通行費收費標準聽證會,定價機關擬訂了兩個聽證方案。一是按收費總收入基本補償成本的原則,擬定車輛通行收費標準為每標準車次卅四元;二是按照保障項目可持續運營基礎降價引流,擬定收費標準為每標準車次卅三元。按全省高速公路統一車型分類和收費系數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