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AI時代的降臨,在心湖泛起陣陣漣漪。
忘了第一次在專欄中提及人工智能是多少年以前,只記得曾經寫過關於植入晶片這回事。那時候也許尚未意識到,大腦的記憶功能如此脆弱,教人還沒來得及“備份”便已失去。因此當年的想法是有了晶片,等於人肉電腦,學習甚麼都輕而易舉。如今,目睹過、耳聞過,一些人年老了患上失智症,只是朝夕的事,倒覺得學習能力不是最重要的,若晶片能讓人在人世走一回,愛過、痛過、恨過、擁有過、失去過之後,不會丟失人生的情感記憶,已經足夠了。
然而從電子到人工智能,兩個時代的路程竟然那麼短,教人來不及思量便已身處其中。現時的AI被灌輸了“我”的思考模式與喜好選擇“指令”,它便是在大數據中存在的另一個“我”,它的智能以幾何級數高於“我”,“我”以為操控了它為自己服務,但其實它對“我”瞭如指掌,時間久了,不知是誰控制了誰,或者是誰對誰具有絕對性的影響力。若實現在大腦中植入人工智能,“我”的未來將會怎麼樣?
目前的形勢好像是AI處於學習階段,然而這可能只是短暫的過程。有些工作,它已能獨當一面,而且效率很高的。我想起人工智能家居,原本是科幻電影中才出現會說話的智能系統,現在已經成為現實版了。還有智能合成以假亂真的影像、聲音,竟然能騙到那個被模仿的“我”的親朋好友。
聽說AI在辨識甲骨文方面略有所成,成為了考古學界的得力助手。不禁想,它只是還未擁有“肉身”而已。
各種跡象顯示,若“我”為了銘記一生,把情感記憶都灌輸給它,萬一“我”讓它擁有了人工身軀,豈不是有可能從教人心慰的事,發展成換它去愛、去痛、去恨的荒唐事!
水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