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對美芯片說“不”顯底氣
美國對華“芯片戰”再度升級。美方近日發佈對華半導體出口管制措施,加強對半導體製造設備、存儲芯片等物項的對華出口管制,並將一百三十六家中國實體增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新措施主要針對用於先進人工智能的芯片及製造設備企業。
中國外交部林劍三日回應稱,中方一貫堅決反對美方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濫用出口管制措施,對中國企業濫施非法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這種做法嚴重破壞國際經貿秩序,擾亂全球產供鏈穩定,損害所有國家利益。中方將採取必要措施,堅決維護自身安全和發展利益。
在美方發佈對華半導體出口管制措施後,中國互聯網協會、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等多個行業協會發佈聲明,稱美國芯片產品不再安全、不再可靠,呼籲國內企業審慎選擇採購美國芯片,積極使用內外資企業在華生產製造的芯片。
中國商務部也宣佈決定加強相關兩用物項對美國出口管制,包括禁止兩用物項對美國軍事用戶或軍事用途出口;原則上不予許可鎵、鍺、銻、超硬材料相關兩用物項對美國出口;就石墨兩用物項對美國出口,實施更嚴格的最終用戶和最終用途審查。
近年來,美國為維護霸權,遏制中國發展,將芯片產業作為對華競爭的重點領域。從拉攏盟友聯合圍堵中國到出台《芯片和科學法案》大力補貼本土半導體廠商,從針對華為的“限芯令”到圍繞先進半導體產品和技術對華出口的多項管制“補丁”,從芯片到生產芯片的設備……美國不遺餘力封鎖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空間。
美國挖空心思打壓中國科技產業,竟產生意想不到的反效果——加速中國科技的自立自強。被美國“斷供”的華為,在封殺令下浴火重生就是典型例子,華為近期發佈的全球首款三折疊屏手機直接打臉美國。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學者保羅·特廖洛撰文指出,美國對華實施大規模出口管制以來,在中國企業持續努力和中國政府的重視下,中國半導體產業發生了積極變化,產業格局更加複雜多樣,投資類型更加新穎,預計今後幾年將出現更多新的技術突破。
中國多個行業協會首次對美國芯片說“不”,則充分彰顯中國的底氣。在美國出口禁令下,國產芯片替代美國芯片的步伐明顯加快。據統計,今年一至十月,我國半導體出口達九千三百一十一億七千萬元人民幣,同比增長百分之二十一點四。按照這一趨勢測算,到今年十一月,我國芯片出口額將突破萬億。
習近平主席在二○一七年達沃斯演講中強調:“搞保護主義如同把自己關進黑屋子,看似躲過了風吹雨打,但也隔絕了陽光和空氣。”歷史已經反覆證明,開放帶來進步,孤立導致落後。美國妄圖打造芯片“鐵幕”,阻擋不了中國科技發展,只會阻礙自己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