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機之別?
“Ai-Da”誕生於二○一九年,由現代藝術家Aidan Meller與三十人團隊耗時兩年共同打造。“她”的外形被塑造成人類女性的模樣,留着一頭短髮。除了手臂和下身為機械,頭部及軀幹均以膠囊皮膚覆蓋,十分逼真。
至於作畫方法,“她”的眼睛設有攝像頭,可以轉動甚至眨眼,能對畫作進行掃描以及AI分析,並用機械手臂將構思好的作品畫出,每四十五分鐘就能產出一幅紙張大小的新作品。不過,為完成《A.I. God》這幅巨大畫作,“她”總共耗時八小時才依照圖靈面部的不同部位,繪製了共十五幅畫作。
【摘自:〈AI藝術家“Ai-Da”創舉世圖靈畫像,蘇富比八百七十萬元成交〉,Valerie,BusinessFocus,二○二四年十一月十三日】
隨着首件作品以逾百萬美元的高價成交,AI機械人Ai-Da成功引來大眾關注,連串與“她”相關的討論亦由此開展:究竟Ai-Da是否符合“藝術家”的定義?AI到底會為藝術創作帶來多大的衝擊和影響?
目前,認為Ai-Da不能稱得上藝術家的一派意見,主要着眼於“她”創作過程中的原創性,即是批評她將現有畫作掃描和分析後的產出只是臨摹而非創作。但認同她作為藝術家的人,其實就是相信“天下文章一大抄”,根本沒有所謂的原創,所以Ai-Da能分析、創作,已然是藝術家。
作為一個藝術門外漢,我自問沒有資格去評論Ai-Da作品的高價是出於其藝術價值,但我認為,重點不在於她是否藝術家,而是當市場以高價來表達對此一藝術創作形式的肯定,類似的作品一定會繼續出現。當這類作品足夠多時,會否由量變延伸出質變,繼而令藝術家、藝術的定義都被重新審視?再者,當十年或二十年過去,AI科技越來越融入生活之時,還真會有人在意人機之別?
穆 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