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式家常薯仔丸
意大利菜不一定限於意粉或比薩,對比越見講究的手工意粉,若是家中沒什麼道具,只需一隻叉,便可製成一道家常簡單的Gnocchi。暫時未有一個較為廣泛的中文名字,有的將Gnocchi叫做薯仔丸子,也有音譯成“扭奇”。這道薯仔丸子歷史悠久,有說是起源於意大利北部,特別是倫巴第和皮埃蒙特等地區,可以追溯到馬鈴薯在十六世紀下半葉從美洲進口到歐洲的時期。但這道菜或因太過家常,在澳門的意大利餐廳中不易找到,幸好製法簡單,可以在家中一試。
扭奇在意大利是一道常見的家常菜,材料簡單,僅需馬鈴薯、雞蛋及麵粉即可製成。把馬鈴薯蒸熟後去皮,以叉按壓成蓉,加入雞蛋及麵粉,搓揉成麵糰,再搓成條,切粒後以叉子壓出坑紋即可。在滾水中煮至浮起備用,再撈起拌入最為經典搭配鮮茄醬中,再配上新鮮羅勒葉及巴馬臣作賣相點綴。
今日許多意大利地區,馬鈴薯團子已經成為一種廣受歡迎的菜式,在羅馬甚至許多餐廳有“周四馬鈴薯團子日”。在假日期間,尤其是意大利北部,馬鈴薯團子是常見的家庭午餐和晚餐的主角,醬料搭配方面從牛油到更濃郁的番茄肉醬、青醬或黑松露等可隨季節時令變化。
扭奇的有趣之處,在於形狀的變化,可以是經典的坑紋款,甚至有特製木具來製作紋路,也可以是家常式的用鐵叉壓出紋路。甚至是橢圓的、方形的也可以隨心而作。個人建議在家製作時,把薯仔壓成容的過程可以留點小薯塊,這樣煮熟後團子的口感更為豐富。記得第一次遇到扭奇時是在羅馬,在餐單上看到這個陌生的菜名,好奇心驅使便點來一試,侍應更說是個好選擇。那日正好是最經典的番茄扭奇,沒有添加額外的,品嘗到一種純粹的味道。現在偶爾也在家自製,四至五件薯仔即可製成一大鍋的團丸,有的配肉醬,有的以牛油煎香配以時蔬享用。家常味道大概不會隨時日褪色,反而隨年月更令人回味。
黃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