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境拆解指南
雖說“發夢”是一種自然現象,但有時淺眠多夢,實在難受。從科學角度來看,“夢”是大腦在睡眠期間產生的一系列影像、聲音和感覺的組合,涉及大腦中多種複雜的神經活動,而做夢通常發生在入睡後九十分鐘的快速動眼期。
儘管身體處於睡眠狀態,但大腦像清醒時一樣活躍,因此我們在做夢時的感受往往如此真切,甚至與現實混淆。
夢境常被視為即將發生某些事情的徵兆或預示,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有些人曾試過“夢境預知”的經歷,夢見某件事情在現實生活中發生,結果一語成讖。若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夢境是一種意象語言和心理投射,也是潛意識宣洩的出口,讓我們敏銳地察覺到現實中的蛛絲馬跡。弗洛伊德認為,夢的作用在於壓抑與調和內心的慾望,有些因受社會道德規範而無法展現的渴望,往往在清醒時被意識壓制,以維持人格的統一。然而,白天累積的壓力與情感,晚上會以夢的形式呈現。看似荒誕的夢境內容,其實隱藏着內心深處的欲求與焦慮,正在透過夢境釋放壓力,幫助我們進行一場“心靈排毒”。
我幾乎每晚都會做夢,那些在睡夢中清晰可見的情景,一覺醒來後,卻難以拼湊出完整的畫面。有次在機緣巧合下翻讀了《夢的解析》一書,我開始嘗試解讀自己的夢境。醒來後,立刻記下夢中的細節,接着回想夢境中的情緒,並將它們與近期的生活經歷聯繫起來。有時候,一些令人不安的噩夢或反覆出現的場景,其實是內在壓力和未解決的創傷的投射。當我試着剖析潛意識中的“密碼”,了解自己的內心世界,也學會正視某些被忽略的問題,從中找到化解內在矛盾與壓力的方法。
櫻 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