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的重生與希望
——觀巡迴劇《貓》
十月下旬的一個晚上,僅隔澳門五分鐘船程的珠海灣仔,上演了一場“傑利可舞會”。這場舞會的主角,正是風靡全球四十三載、備受矚目的傑利可貓,而虛無的座席上,則坐滿了熱切期盼的人類觀眾。
這部世界經典原版百老匯音樂劇《貓》,疫情管控結束後再次來到中國,開始了全國巡演。回首往昔,二〇〇四年《貓》劇首次登陸中國舞台。那麼,二十年後的這場傑利可舞會,又有何不同?
《貓》的故事架構並不複雜,簡而言之,它是以音樂劇的形式呈現傑利可片區各具性格與特色的貓群之演出。然而,近半個世紀過後,它仍在國際市場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足以證明其內容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能跨越時代與地域,觸動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的心弦。在筆者看來,《貓》最初在音樂劇大眾市場的革新之處,在於它近乎完美的營造了一種廣受歡迎、充滿歡樂的視聽體驗和氛圍。生動的貓飾、精緻的貓科服化、歡快的流行音樂、充滿廢墟神秘感的舞台佈景、簡潔卻富有聯想空間的故事情節……即便是當今藝術市場上,《貓》對於不同年齡層的觀眾而言依然新穎別致。
皓月當空,夜色降臨,演出拉開序幕,每一位觀眾都彷彿化身為傑利可片區的居民。而那些傑利可的貓,則穿梭於街巷之間——從劇場的各個角落、從走廊上我們這些人類觀眾的身邊,一群特別的貓演員以模仿着貓咪的姿態,或奔跑、或悠閒,以一種既神秘又充滿互動趣味的方式,步入他們的舞台。隨着“Jellicle Songs”的旋律響起,觀眾們便踏入了傑利可貓族的奇幻世界,沉浸於今晚的舞會當中。踢踏舞、爵士樂、各種百老匯元素匯聚一堂,幾乎每一隻貓的介紹演出都伴隨着令人愉悅的驚喜,熱鬧地讓人目不暇接。唯獨葛麗茲貝拉貓,一隻曾經魅力無邊如今卻孤獨衰老的貓,她不像其他年輕貓那般充滿活力,她的音樂也如同她的特質一般,令人憐惜與心疼。但也正是她的“Memory”之歌,將整部《貓》劇的故事推向高潮,深入人心。“Memory”在整個演出中出現了兩次,當第二次作為結尾演唱時,女高音歌手將貝拉的那份悲痛與哀愁的情感全然注入每一句歌詞之中,全場觀眾屏息凝視,沉醉於她的演唱之中。那份感動之情,不經意間眼角滑落幾顆感動的淚水。雖然故事中的葛麗茲貝拉是被舞會的投票選出重獲新生、去往天堂,但她何嘗也不是走向死亡?最後長老的演唱道出“貓很像你們”,這一語帶出以貓喻人的更深層和開放的角度解讀。《貓》這部音樂劇的成功,也許是因為它可以簡單的看成是老少皆宜的熱鬧舞會音樂劇,也能被看作是形形色色的貓如同觀眾席上的我們,以輕鬆愉悅的演繹道出一些現實社會的問題。
多年過去,珠海的這場“傑利可舞會”與網絡上的官方影片資料相比,展現出了其獨特的魅力。舞台設計巧妙地結合了場地結構,樓頂彩燈的點綴更是讓演出超越了舞台的邊界,豐富了整個視覺立體效果。廢墟風格的佈景中融入了現代裝置藝術,整體略有創新但大體不變。
疫情之後,《貓》在中國的巡迴演出如同一股清新的風,把人們帶回那段充滿活力的二〇一九年。然而,作為觀眾的我,卻在這熱騰騰的氣氛中感受到一絲抽離。這份熱烈彷彿在告訴我們,疫情從未真正影響過這個世界的節奏。尤其是當“Memory”的旋律響起:
I must wait for the sunrise, I must think of a new life, and I musn't give in. When the dawn comes, tonight will be a memory too. And a new day, will begin.
歌詞大意是我要等待朝陽,我要為新生活打算,絕不能投降,當黎明來臨,今晚也將走入回憶,而新的一天,將展開。“失去的”那三年如夢境般縹緲,略帶沉重和荒謬,又像是葛麗茲貝拉逝去的青春,衰老的她卻被人唾棄,遭遇世態炎涼。但筆者深知,我們不能被悲傷所綑綁。回憶過去,緬懷當初,是人之常情,但我們不能因此就陷入其中無法自拔。正如《貓》這部音樂劇所展現的那樣,無論遭遇多少風雨,我們都要勇敢地迎接新的生活,因為每一個新的黎明,都意味着無限的可能與希望。
秋 桐